对未来全球通胀走势初步探讨.docVIP

对未来全球通胀走势初步探讨.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未来全球通胀走势初步探讨

对未来全球通胀走势的初步探讨   当前,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些企稳迹象。美国2季度GDP下降1.0%,较1季度的6.4%降幅大大收窄,欧元区2季度GDP环比下降0.1%,小于上季度2.5%的降幅,日本2季度GDP环比增长0.9%,而1季度则是下滑3.9%;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2季度的GDP降幅均明显小于上一季度;主要发达国家的PMI先行指标连续的经50%近接经已底月8数月回升,至济扩张线。随着经济下滑速度的放缓,通货紧缩出现的概率大为降低,相反由于国际市场上能源资源产品和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以及全球流动性的激增,加大了市场对未来通胀的担心。判明未来的全球通胀形势,对制定我国的有关政策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产能过剩从本质上决定了全球未来不会出现高通胀      从通货膨胀的本质看,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当前各国的流动性充裕,但是全球产能依然严重过剩,新增流动性和通胀率并不直接相关,因此未来出现高通胀的概率很小。为应对金融危机和刺激经济增长,各国均向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性,今年1~6月美国M2累计同比增长9.0%,高于上年同期2.4个百分点;上半年,欧元区和日本的M2分别同比增长6.1%和2.4%,流动性的激增,加之利率下调降低了进行投机炒作的借贷成本,确实为未来通胀埋下了隐患。   但是,首先,通货膨胀最终要以各国消费品价格指数的变动来衡量,目前增加的流动性主要集中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各种类型的生产企业,对于居民而言,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居民,国际金融危机迫使其调整透支消费模式,对最终消费品的需求仍然比较低迷。今年前7个月美国私人消费同比下降了1%52%。其次,金融危机使得全球产能过剩的问题充分暴露,今年上半年美国的工业产能利用率不足70%,日本制造业的开工率不足65%。由于生产最终消费品特别是耐用消费品的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长期形成的过剩产能难于在1~2年内迅速消化,即使全球需求再度高涨,闲置产能可以迅速启用,很难形成过多货币追求过少商品的局面。最后,能源资源产品价格的回调更多的超跌之后的技术性调整,其价格的未来走势最终要取决于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在全球需求尚未企稳的情况下,仅凭目前新增的流动性难于将能源资源产品价格推向新高。      二、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将消化能源资源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      危机前能源资源产品价格和最终消费品价格走势差别很大,2003~2008年能源类产品价格年均涨幅达到24.8%,而世界经济却呈现“高增长、低通胀”的态势,年均增长达到4.6%,年均通胀率为3.7%: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是消化能源资源产品价格上涨的最重要因素,全球化未来仍将继续深入发展,在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苏的同时也将继续发挥对通胀的抑制作用,即经济复苏并不会和最终消费品价格上涨同步。   2003~2008年美国以金融创新和资产泡沫支撑的超前消费和透支消费创造了大量有效需求,加之能源资源产品价格的持续大幅上涨,本应在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较高的通胀。因此,从供给和需求的关系讲,“低通胀”的最终形成必然要求有正向的供给端因素,通过技术进步等方式来抵消需求高涨带来的通胀压力。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提高了资本的使用效率,科技创新可以更便捷地扩散从而带来技术进步,劳动力虽不能在全球自由流动,但却可以通过劳动密集产品出口的方式参与全球分工,事实上增加了全球范围内有效的劳动力供给。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上述正向的供给端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危机前全球的通胀压力。   当前贸易、投资和金融保护主义倾向的增强确实干扰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但是各国普遍从经济全球化中受益,资本的逐利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决定了各国经济在各个层面上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可逆转。因此,即使未来能源资源产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也会被经济全球化的继续发展所抵消,不会对最终消费品价格构成显著压力。      三、产业转移仍有空间和下游市场充分竞争决定了最终消费品价格将长期维持在低位      从全球产业转移的空间看,虽然我国会逐步走出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出口产品价格长期趋于上升,但是这一过程不会一蹴而就,加之印度、越南等劳动力价格更为低廉的国家有相当强的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潜力,未来国际市场上最终消费品价格仍将维持在低位。2003~2008年,我国提供大量价格低廉的最终消费品是世界经济能够保持吖氐通胀”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客观上,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约为1.2亿人,将在未来15年内基本转移完毕,已经到了转变主要依靠劳动力参与国际分工的关键时期。在主观上,危机前我国已经始主动转变过度依赖外需的增长模式,实施了出台新《劳动合同法》、调整加工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