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藏家“筷博士”收藏经.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派藏家“筷博士”收藏经

海派藏家“筷博士”的收藏经   上海有这样一位老人,收藏筷子三十载,并推出与筷子相关的专著六部,他的收藏经有些与众不同。从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不少有趣的故事,也给我们的收藏带来不少的启迪。      如果说起筷子,蓝翔先生可以说上三天三夜也不会重复。蓝翔是海派藏家,他是国内筷子收藏第一人,被誉为“筷博士”,他创建了国内首家民间藏筷馆,收藏了稀奇古怪的筷子两千多件,有宝石筷、密胺筷、竹雕筷、景泰蓝骨筷、乌木筷、岫玉筷、竹簧筷……所有筷子都各具特色。   在上海多伦路上,聚集了众多古色古香的小型藏馆,蓝翔老人的藏筷馆就是其中一个。在蓝翔先生的藏筷馆中,记者听这位已年近八旬的老人聊起他的筷子收藏经。      收藏筷子三十载      蓝翔老人告诉记者,他收藏筷子已经整整30年了。也许很多事情的发生都缘于一次偶然。蓝翔老人收藏筷子也不例外,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收藏到了第一双筷子,并由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我的筷子收藏始于一个好奇。”说到第一次收藏筷子,他如是说。蓝翔老人的思绪回到了1978年的某一天。那天他在上海市郊途经一家农户时,看到一个老太太正在用一双很特别的筷子吃饭,他说:“一般人吃饭用的筷子长不过一尺,粗细适中,而这个老太太吃饭用的筷子有小拇指那么粗,出于好奇我问老太太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筷子吃饭,老太太告诉我这是一双‘济公佛筷’,是她年轻时在杭州灵隐寺中许愿求得的,以求多福多子。”这双筷子虽然使用了50多年,筷上的花纹磨光了,但筷身雕刻的济公和尚还栩栩如生,笑容满面,‘济公佛筷’四字也清晰可见。一直搞民俗研究的他对这双筷子产生了兴趣,于是他便买了10双新筷子换来了这双“济公佛筷”。   而让他真正意识到筷子收藏价值的,还是一则趣闻。他告诉记者说:“我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说美国总统尼克松当年访华期间有一个小插曲,在宴会上周恩来总理特意教尼克松总统使用筷子夹菜进食。而当尼克松将筷子放下时,一位加拿大多伦多的记者眼明手快,快步抢上前将这双筷子擦拭干净之后收入囊中。这件事传到美国后引起关注,众多藏家争相竞价收藏,有位收藏家竟出到2000美元。”这则报道对他的触动很大,在他看来,筷子是中国发明的,却没有人进行收藏,于是从那时起,他便决定开始收藏筷子。   到目前为止,他一共收藏了近两千双筷子,被人称作“筷子收藏大王”,而在筷子收藏过程中,他又开始筷子研究,著有《筷子古今谈》等著作,因此又被人誉为“筷博士”。      酸甜苦辣皆为箸      接触到筷子收藏之后,蓝翔老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几乎都与筷子有关。蓝翔老人是一个作家,曾创作过诗歌,也写过与审美学有关的文章,此后转为民间文学方面的写作。为收藏筷子,他几乎把自己的稿费、收入全部投了进去。此后不论他出差旅游,还是走亲访友,他从不放弃收藏筷子的机会。   蓝翔老人的筷箸博物馆里,“宝贝”还真不少。在多伦路上一间面积不大的展厅里,几乎高及房顶的玻璃展柜中,整齐地摆放放着陶、瓷、木、竹等材质的各式筷笼,笼内插着各种各样的筷子,其中不乏“名筷”,如“龙凤御菜箸”、“景泰蓝骨筷”、“鲸鱼骨筷”、“北京宝石筷”、“万年象牙筷”等,有金属材质的,也有竹木材质的,或者是玉质的,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虽然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筷子,但蓝翔老人手中的藏品,却超出了其使用价值,能工巧匠将其变成了艺术品。有些筷子上雕有山水人物,或者鱼鸟花纹,比如他收藏有闻名中外的嘉定竹刻对筷,一双竹皮刻有“金玉之心,芝兰之气;仁义为友,道德为师”的对联。反面竹心刻的却是唐明皇游月宫图。而有些外表看似索实无华,但却匠心独运内藏“玄机”,如一双300多年前的清代的纯银暗钮筷,打开筷头的链钮,一根筷内藏有牙签,另一根藏有耳勺。还有一些筷子甚至失去了其实际使用功能,如他收藏的最短的筷子是一双清代如意盘长银链玳瑁筷,与其说是筷子,还不如说是工艺品更为恰当,这双筷子只有牙签长短,中间为银“盘长”图纹,寓意长命百岁。蓝翔老人说,这种筷子是一种吉祥物,现已不多见。   时下正是欧洲杯决赛期间,国内不少球迷不惜牺牲休息时间熬夜观看现场直播,蓝翔老人对筷子的痴迷劲,跟这些球迷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有一件宝贝“十三件套箸筒”,是他颇费周折才得到的。这箸筒是康熙时期蒙古王爷专用的物品,里面配有一对酒杯、一对杯托、一把小刀、一只褪毛用的镊子、一根牙签等13件餐具,外出打猎时只需带上这套箸筒,便可在野外就地用餐。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蓝翔老人在天津文化街的一家古董店里发现了它,询价时店主告诉他为镇店之宝,并不打算出售,他只好怏怏离开。回到上海之后他无法忘却这套箸筒,几年后他特地利用休假的机会来到天津,这次不管他磨破嘴皮,老板仍然不为所动,几个月后,蓝翔老人再次来到天津,不知这次是老板被他的诚心所打动,还是缠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