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能源外交国家战略思考.docVIP

清洁能源外交国家战略思考.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洁能源外交国家战略思考

清洁能源外交的国家战略思考      中国的基本态度应当是立足现有国际清洁能源格局,不挑战、不试图打破既有的能源利益分配      近年来,全球能源结构的发展战略正在经历重大调整,许多国家将发展清洁能源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清洁能源是多领域重大议题      清洁能源已成为中国政治、经济、外交和科技面临的重大议题之一。与其他国家重大利益相同,能源与政治已经成为国家外交政策一个整体中的两面,特别是在各国均视能源为国家安全根本保证的背景下,能源无疑是政治交往与谈判中的筹码,一旦掌握了能源问题的主动权,也就自然可以获得在众多国际问题上的发言权和主动权。并且,对于中国来说,更为急迫的是,作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和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面临着全球压力,中国的清洁能源战略必然具有全球意义。      按“占位子、出声音、做贡献、有影响”的要求来衡量,中国清洁能源外交尚有很大发展空间。中国开展清洁能源外交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期,已经形成了多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体系并取得了重要成果。      然而,当前中国外交界、科技界对清洁能源外交的认识和实践尚存明显不足。      首先,在思想上,中国常常把清洁能源国际科技合作的作用局限于获得更多的国外资金或实物援助,没有意识到通过清洁能源外交把握、运用和加强中国话语权的时机已经到来。目前在国际社会上,中国是世界议程中的要素,能源问题则是全球议题中的热点,中国能源问题的研究和传播已经成为国外政策研究的热点,并且形成了国际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在制度上,中国常常把清洁能源外交等同于普通外事活动。鉴于能源外交的敏感性与重要性,当前中国应寓能源外交于周边外交、多边外交、大国外交、经济外交之中,为中国能源全球配置体系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再次,目前在全球能源外交中,中国还是个“小伙伴”,在主要能源组织中缺乏足够的发言权,更谈不上主导权。中国还不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主要国际能源组织的成员,游离于西方主导的国际能源???作体系之外,容易被视为体系的“破坏者”。中国参与的国际能源合作组织往往是协调型或对话型组织,而诸如同盟型与协作型等有法律规则的国际能源组织,则并未加入。如不改进这种局面,将影响国家长远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从国家的长远发展考虑,拓展清洁能源外交的空间和领域,制定清洁能源外交的国家战略,不仅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能源科技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而且也是从更高的层次、更广阔的领域为国家发展服务。      全球能源外交战略重心转移      一般来说,能源外交主要涉及三个领域:传统(化石)能源的跨国开采和贸易;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技术研发和市场培育;能源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经营。以往国际社会在能源领域对中国的关注主要集中在:由于中国是工业化的后来者,中国能源企业在世界各地获取能源,从而闯入了西方国家的势力范围,他们因此制造出“中国能源威胁论”,并通过各种方式为中国获取国外能源设置障碍。如2005年中海油竞购尤尼科案造成中美能源摩擦,进而影响了双边关系。      以前国际能源问题的关注焦点,在于到处找油找气。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上对能源问题的关注焦点逐步发生了重大转变:发达国家纷纷转向清洁能源(包括传统能源的清洁化以及可再生能源)、能效和节能、智能电网等领域,并开始探讨公共财政如何支持,以及大企业下一波的投资方向。正是基于这些新变化,国际社会对中国企业购买、投资海外油田气田已没有金融危机前那么敏感,转而对中国发展清洁能源给予了高度关注。      从言论来看,美国政治精英非常担心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落后。      2010年11月29日,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PCAST)发布报告《送呈美国总统:通过一项综合的联邦能源政策加速能源技术转变的步伐》,报告的最重要建议是:奥巴马政府需要建立一个新的流程,以形成一套更加和谐与健全的联邦能源政策,其中的主要部分就是加速能源创新。许多行政机构和联邦部门必须参与其中,由总统行政办公室领导。因为能源政策是一个混合体,通常由环境政策、竞争力政策、安全政策、财政政策、土地使用政策等等衍生而来。      在欧洲,2009年1月,德国推动建立了一个有98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国际可再生能源组织(IRENA),该机构作为可再生能源的“新代言人”,主旨是在全世界扩大使用新能源。      2009年10月,欧盟委员会发布《战略性能源技术计划》,宣布未来10年将投730亿美元研发新能源。      这些顶层议程的变化与动向都充分说明了,美欧发达国家正在促进一个新的全球清洁能源投资市场的形成,利用它来推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为本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