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关系实证研究.docVIP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关系实证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摘 要:根据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经验,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地拉动就业的增加。同样就业的增加也会反过来拉动经济的发展。通过对第三产业经济增长和就业关系进行ADF检验、协整关系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第三产业增长率与其就业增长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第三产业劳动力就业增长率是第三产业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反之则不成立,即中国第三产业就业规模的扩大将不断地为第三产业创造更多的增加值,但是第三产业产值的增加并不能明显地带动就业的增长。    关键词:劳动力就业;第三产业增长;协整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中图分类号:F2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4-0175-04       引言    促进就业一直是中国宏观经济调控重要目标之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引起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经济活动人口总人数不断上升,导致劳动力供给压力持续增大,但制造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在逐渐减弱以及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等问题的涌现,使解决就业成为中国目前乃至日后长期的艰巨任务。不断加剧的就业形势使发展第三产业以解决就业问题成了大势所趋。据统计,中国三次产业劳动力结构从1978年的70.5∶17.3∶12.2变成2009年的38.1∶27.8∶34.1。这一结构性转变缓解了就业压力的同时,对中国经济结构优化与持续增长产生积极作用。可见,通过发展第三产业解决就业问题,研究两者相互关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文献回顾    新古典经济学索洛模型指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互为因果关系。奥肯法则用定量方法分析了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贡献:当经济增长率高于2.25%时,经济增长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下降0.5个百分点;当经济增长率低于2.25%时,经济增长率每减少1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上升0.5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奇迹”的出现和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之间的矛盾,激发了国内学者对“奥肯定律”的研究、中国经济和就业关系的研究。陈安平和李勋来(2004)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和有效就业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郝春虹(2007)研究结果显示了“奥肯定律”悖论,即就业增长只是单方面提高了经济增长率,但经济增长并不同时对称地回报就业水平的提高。陈桢(2006)发现经济增长是决定就业总量增加的基本条件,但受就业弹性的影响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之间存在非一致性。就业弹性下降以及其他因素影响下,高经济增长率可能伴随着低就业增长率,故中国经济运行并没有遵循“奥肯定律”揭示的一般规律。陈桢(2008)研究结果也显示中国高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就业相应增加,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不断趋弱。时晟蓉(2008)利用奥肯定律模型数理方程计算就业与GDP关系时发现,从就业增长的弹性和失业率变化量与GDP增长率相关关系看,中国奥肯定律的偏离现象明显。劳动力市场状况日益严峻同时,经济增长和就业弹性趋于下降,由此产生的推论是经济增长未能带来相应的就业增加 (龚玉泉、袁志刚,2002 ;李松红,2003)。胡鞍刚、周其仁、张车伟等从就业弹性变化说明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下降,经济的快速增长没有带动就业的相应增长。但蔡?等(2004)研究指出以往研究得出中国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就业的结论并不准确,只能够说经济增长没有带来显性的的就业。钱永坤、宋学锋等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带动了就业增长。    发达国家经济结构演进历程表明,伴随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力在各产业之间将发生规律性的转移: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随着经济水平提高,劳动力将更多地向第三产业转移。目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已经超过了60%,第三产业成为其解决就业的主要行业。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提高不仅是吸纳剩余劳动力的需要,更是经济结构高级化的必然要求。郁义鸿、黄云峰(2003)、魏作磊(2004)、蒲艳萍(2005)等都认为第三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就业增长最快、吸纳劳动力最多的部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就业增长主要是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以及非正规经济所创造的(蔡?,2004)。韩汉君、黄复兴(2007)也认为,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比例上升,第三产业能够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他们指出第三产业各时期就业弹性系数均为正值,说明了第三产业随规模增大,其就业人数不断增长,但就业增长效应不稳定。彭丽茹、黄大乾(2009)则认为,从业规模的扩大有利于第三产业创造更多增加值,但行业内部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就业结构变化差异制约着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发挥。马海英、王立勇(2009)也论证了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效应,认为第三产业具有相对较高的就业增长弹性,但因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间“异质性”特征突出,故其就业吸纳弹性差异较大,其中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社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