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视阈中19世纪经济秩序.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球化视阈中19世纪经济秩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主讲:陈文烈cwlrr@126.com 全球化视阈中的19世纪经济秩序 Contents 一、全球化 人类的第一次全球化,并不是经济“全球化”,而是蒙古帝国武力造成和推动的全球化,“世界的广泛联系”不是由商品,而是由武力即大汗的铁骑推动和造成的。而与元代不同,明代虽然不再是一个全球性的军事和行政帝国,但是,它的经济却是全球化的,更进一步说,蒙古虽然通过武力造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帝国,但是蒙古帝国却没有能力从经济和金融上把世界联系起来,但后一点明代却做到了,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它是漫长的人类历史蹒跚步入“现代”的重要转折点。 第一个“世界经济”---或者说,第一次以贸易和金融等手段把世界联系起来,是从1470年---大约是明朝的成化年间开始的,因为那个时候开始了欧洲的航海,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的目的,就是要从海上去重建马可 波罗所描述的通向中国(当时叫Cathay,即“震旦”)的道路,即要到中国寻找财富,寻找经济的原动力。-----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完全准确,因为这个时候(1470年),离明朝结束国家主导的大航海,而把战略和国际贸易的重点转向北方边境,开展以山西为枢纽的大陆长途贸易,已经过去40年---即差不多半个世纪了。 在哥伦布的时代,欧洲人口很少,只有8000万人,但却分为约500个国家,彼此之间杀伐不断,用今天的说法就是,那个时候的“西方”不但很穷,还很暴力,因为当时的欧洲由各种各样的逃难人口构成。自那个时候开始,经过约500年的时间,他们通过内部战争,来不断削减欧洲国家的数目,最终经过20世纪的两场世界大战,直到今天欧洲的国家剩下约30个。 与欧洲比起来,当时的中国,也就是明朝,则是一个非常繁荣和总体上很稳定的大国,它有1.75亿人口,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郑和宝船最重的一条有7800吨,这已经接近万吨轮的水平,它比19世纪之前英国最大的军舰还大两倍。 今天国外学术界普遍认为明朝才是现代世界的起源,它代表着另外一种现代道路的可能性。今天西班牙的塞维利亚的博物馆里还保存着一本《马可·波罗游记》,里面写满了哥伦布密密麻麻的批注,这很充分地说明了哥伦布是要追随马克·波罗到中国去的,他是要到中国寻找文明、寻找富裕---更是寻找一种人类新生活方式的理想。正因为走海路,他所以才误打误撞发现了美洲,他甚至把古巴误认为日本,所以给这个地区叫Cipango,在西班牙语里这就是日本,当时他以为找到了日本,中国就应该不远了。 人类的现代世界不是开始于欧洲,而是创生于中国的明朝。 郑和率领由2万多人组成的船队,于1405年开始了环绕世界的航海大发现,到1433年共七下西洋。大航海的目的首先是贸易,因而我们说郑和下西洋,是人类沟通大陆与海洋的长途贸易的开端。即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我们简单理解的:为了拉外国人到中国来朝贡,从而确立明王朝在世界上作为霸主的合法性,明代下西洋的目的其实是充分经济化的,根本目的是贸易,政治并不是主要目的。 跟具体地说,明代的海洋长途贸易基于几个目的。 第一就是由于明代早期的货币信用问题,即明代早期的纸币---宝钞,一直不是商品交换的硬通货,由于货币“失灵”,所以国家的经济活动和商业活动需要依靠大规模的以物易物来进行,需要引进大量海外珍品来刺激国内的商业和交换活动。 第二是基于社会目的,即医疗卫生目的。明朝前期发生了大规模的疾病和瘟疫,需要大量的海外药材安定形势、对抗瘟疫。所以郑和船队中有大量的“药船”。 鼠疫(别名:黑死病、瘟疫,专业名称:「淋巴腺鼠疫」)是一种透过鼠类传播的伤寒疫病。历史上鼠疫有三次大流行,首次大流行发生于六世纪,起源于埃及的西奈半岛,波及到欧洲所有国家,死亡近二千五百万人;第二次发生于十四世纪,仅欧洲就死亡二千五百万人,即历史上著名的黑死病;第三次发生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死亡一千二百万人。患者全身会出现红色斑疹,淋巴结的地方会肿大,变得像气球一样. 第三就是船队由大规模的战舰和兵船构成,这是因为长途贸易与近距离的贸易不同,它要保障长途贸易线路的安全、贸易点的稳定,这就非需要武力不可,所以说长途贸易与战争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无论对于明朝中国还是近代的西方而言都是一样的,郑和的航海之所以被称为“和平之旅”,那不过是因为当时明代的舰队太强大了,所到之处,基本上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和骚扰而已。 郑和征服海洋的伟大航行为什么在1433年之后会突然停止了 ? 西方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只不过因为明朝开始航海早,规模大,明代中国发展得早而且快,所以它只是比西方更早地遇到了这种资源的、生态的和发展的问题罢了。到了17世纪的后期,欧洲也几乎不能持续进行大规模的远洋和航海了,因为对欧洲来说木材资源的代价也太高了,也正是这种严峻的生态危机,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