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技术与体制:基于民企海鑫钢铁集团的分析-technology and system analysis based on haixin steel group, a private enterprise.docx

技术与体制:基于民企海鑫钢铁集团的分析-technology and system analysis based on haixin steel group, a private enterprise.docx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技术与体制:基于民企海鑫钢铁集团的分析-technology and system analysis based on haixin steel group, a private enterprise

目录第一章引言1一、问题的提出1二、相关文献综述2(一)关于国企改革的回顾及其理论依据2(二)现有国企产权意识研究3(三)技术与组织关系的探究3(四)技术共同体的提出4(五)国企作为一个共同体其组织结构的研究6(六)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维度7三、相关概念的明晰和研究意义及方法8(一)技术、体制及技术共同体概念的明晰8(二)研究意义及方法9第二章技术与技术共同体视角下的海鑫12一、钢铁企业的外部系统和内部系统12(一)钢铁企业的外部系统特征12(二)钢铁企业的内部工艺技术流程14二、海鑫技术共同体的历史与现状16(一)海鑫技术共同体的发展17(二)海鑫的辉煌与衰落22小结——技术决定论的回归25第三章技术体系背后的体制26一、海鑫的技术共同体特色26(一)市场行为下的利益共同体的再造26(二)担负的“社会责任”27(三)海鑫的组织管理“特色”27二、民企与国企的技术共同体比较分析30(一)共同点31(二)差异点32小结——不同体制下的两种抗争34第四章技术与体制的探究——两种改制36一、国企首钢及太钢对私企海鑫改制的动力探究36(一)国企改制的相关背景36(二)国企改制的动力分析37二、私企建龙对国企通钢改制的动力探究38(一)私企改制的相关背景38(二)私企改制的动力分析38三、技术与体制的互动39(一)国企的改制39(二)私企的改制40结论41主要参考文献42致谢44第一章引言一、问题的提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抓大放小”是政府针对国有企业改革调控的一项重大操作原则,是基于集中精力提高经济效率的措施。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并存的环境中,实现了分化,在“抓大”的意义上,国家对于具有战略意义的行业和产业的的行业,国家借助于国企资产的使用权、处分权、分配权的内部化运作的政策措施,通过传统的社会机制以国家政策限制其他经济成分介入,使得这些国有企业在各行业中获得优势地位,通过对优势资源的占有与控制而形成垄断;在“放小”的意义上,对于一般性行业和产业的国企,国家借助市场机制通过产权变革的方式,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部分国企在市场竞争中依靠经济手段实现对稀缺资源的控制形成垄断,而部分国企则在这样的竞争中由于经营不善纷纷转制、破产①(刘平,2013)。钢铁行业是国家经济中的重要的基础产业,是一个集技术、资金、资源、能源于一体的资源密集型产业。钢铁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并没有具体的限制介入的政策,而是让各个钢铁企业通过不断的兼并和重组,实现规模和技术的集聚效果。在吴琼以技术共同体为视角对国企吉林通钢进行的研究中,民企企业河北建龙对于通钢的改制重组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吴琼认为身为国企的通钢在改制的过程中,形成了单位依赖的利益共同体,并因其本身所具有的强技术关联度,形成了技术共同体,在这样的基础上吴琼认为“国家对于吉林通钢这样的集利益共同体和技术共同体于一体的组织的改制,不仅是国家政治意志的主观性选择的需要,也是庞大、稳固的技术共同体客观运行需要的判断”,这样的判断是与以往的成习已久的视角:“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出于效率的考虑,产权关系的变革做为经济改革过程的实质和动力”是一个不同的视角。山西省海鑫钢铁集团,是一家年产260万吨铁、260万吨钢、220万吨钢材、100万吨机焦的综合生产能力,总资产达61亿元,销售收入突破75亿元的仅次于太钢的山西省第二大钢铁企业,也是山西省规模最大的民企企业,然而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由于经济危机海鑫陷入了“停产危机”,在“抓大放小”政策指导下,大型国企首钢和太钢先后多次与海鑫进行了洽谈商谈合并事宜,海鑫钢铁是以生产线材、棒材等建筑用钢产品为主的大型民营钢企。首钢和太钢针对海鑫的收购计划,除了受到政府“抓大放小”的政策影响外,更多的是一种出于技术整合需要的市场行为,2014年3月18日海鑫因原材料不足导致所有高炉停产,①参见刘平教授关于两种不同性质的垄断的论述。2014年11月18日在全面停产8个月之后,海鑫钢铁集团4家债权人对海鑫集团提出重整申请,山西省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裁定受理,标志着海鑫集团破产重整进入了法律程序,但至今有关海鑫合并重组的声音一直不绝。本次研究,拟在技术共同体的视角下,对曾陷入被产权改制的山西省海鑫钢铁集团进行研究。河北建龙钢铁集团作为一个民营钢铁公司,在对吉林通钢进行改制重组的过程中,发生了通钢工人集体事件,类似的是改制重组事宜,同样的是出于技术整合的角度,为何两次事件中,通钢集体性事件会产生,而海鑫工人则没有采取激烈的集体性行为?为何两次改制重组都不了了之?钢铁企业作为冶金类的组织,其技术具有通用性,在产权变革的视角之外,基于技术共同体的分析视角:这样一家与国企通钢采用了通用性技术的民企钢铁,形成了什么样的技术共同体?在技术共同体下其技术和体制是如何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