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农民“征地战”.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合肥农民“征地战”

合肥农民“征地战”   10年前的200万元补偿费被作为股份入股水泥厂,失地农民成为股东。然而10年后的一个意外发现,这可能是一场圈地的骗局   早春3月,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上派镇,居民们的步伐较冬日明显加快,几乎所有的单位和工厂都加快了节奏。然而肥西县上派镇桃花水泥厂内却冷清异常,因大门日日被附近农民堵住,数百吨水泥无法出厂,生产车间因此也无法正常开工。而此时外面的水泥行情正日日看涨。   这些农民堵门是为了一笔钱。   1995年,合肥桃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派镇建成,该厂所占土地是肥西县从上派镇肥光村征用的耕地及少量非耕地,总面积约200亩。   按照当年的耕地征用补偿标准,被征用耕地的500多农民应该拿到200万元的耕地使用费。但是至今,除获得部分青苗费、水利破坏修复等赔偿外,就什么都没有了。   村民四处追要这笔钱,结果是四处碰壁,最后采取了堵门的行动。   堵门行动很快惊动了政府,这个水泥厂目前是由浙江人在承包经营,堵门事件会对安徽省投资环境将造成负面影响。政府认为这是一件妨碍肥西县乃至合肥市招商引资的重大案件,肥西县有关部门在最近的合肥市一次相关会议上因此遭到了领导的点名批评。   3月上旬,堵门的几个“领头人”突然被拘,关押到肥西县看守所。   肥西县是安徽省会合肥市的三个下属县之一,一直是安徽这个农业大省的农业大县,上派镇处于城乡结合地带。      10年前的悲伤一幕      丁守文,肥西县上派镇肥光村方湾二组的村民。   根据丁守文回忆,那是1993年的夏天,水稻已经扬花,花生、黄豆等农作物也都临近成熟。7月中旬,肥西县县委、县政府成立“县10万吨水泥生产线建设指挥部”,决定在肥光村兴建一个年产10万吨水泥的生产厂,所建地点为肥光村方湾一组、二组、三组的近200亩耕地及数亩非耕地。   还没等村民们弄清是怎么回事,五六部推土机隆隆而至,推平土地上的附着物和庄稼,工程开始破土动工了。   因为水稻和其他农作物都快要成熟,眼看一块块田地和正在抽穗的水稻被夷为平地,所有的农民都心痛不已。不少老人和妇女的泪水在推土机的马达声洒在耕地上,无法忍受的人也只好朝推土机无奈地大骂几声。   当时一些村民请求政府在水稻收上来后再动工,但遭到了拒绝。之后,部分村民开始阻挡推土机,站在推土机的前方,不让其进入自家的田地。为了确保进度,有关部门动用了当地的防暴大队和派出所民警。在之后的施工过程中,现场每天都有几十人“维持秩序”。   然而事后村民们才得知,这200亩土地的征用在省里报批是分两次进行的,但推土机是一次性就将所有庄稼地推平了。1994年和1995年正是水稻价格高幅上涨的年份,考虑到当地村民群情激愤,政府给予了24.9665万元的赔偿,包括青苗费、水利破坏修复、地面附着物处理及群众生活补助费等开支。   方湾三组组长宋德年说,方湾一组、二组、三组原先共有240亩土地,在建新水泥厂的征地中被征用了198.82亩,占原土地总量的5/6,现在只剩下了41亩耕地,而三个村民组目前共有500多人。   以土地为生的农民在失去土地后,有人进新水泥厂成了工人,有人则以为新水泥厂提供黄土、编织袋等原材料为生,但这些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村民则前往省城合肥和江苏、上海等地,在外漂泊打工。   实际上,新水泥厂从建厂开始,就一直效益不好,进厂工人勉勉强强维持生计。而为该厂提供原材料的村民,至今有的人还没有完全将账目结清,由于新水泥厂破产,随后又经过数次转包,许多款项因此成了死账。   在耕地被被征用之前,丁守文家共有5亩多土地,每年可以从地中收上来5000多公斤的水稻,再加上其他各种各样的杂粮,一家三口的生活过得还不错。在土地被征用后,丁守文家只剩下了0.3亩的耕地,每年仅收300多公斤的水稻,这连三口人的吃饭用米也不够。   为了解决家庭突然出现的困境,丁守文将靠路边的住房改造成电焊门市部,自己既做老板也当电焊工。但由于处地非常偏僻,门市部大部分时间处于歇业状态,所得收入只能保住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得不离家到20公里外的省城合肥做工,这才将整个家给支撑了下来。      失地农民成为股东      尽管很艰苦,但丁守文有个盼头。因为根据肥光村与肥西县10万吨水泥生产线建设指挥部达成的协议,被征用土地折合的补偿金入了新水泥厂的股份。由于水泥非常紧俏,水泥销路应该不成问题,这意味着他每年将会获得一定的分红。   在肥光村方湾一组、二组和三组,100多户村民大多和丁守文的情况类似。他们也和丁守文一样期待着分红。   1993年和1994年,上派镇肥光村三个村民组的200多亩耕地分两批被政府征用。1994年9月15日,“县10万吨水泥生产线建设指挥部”(甲方)与上派镇肥光村民委员会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