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除氨氮论文--化学沉淀氧化絮凝复合床生化
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技术研究
(厦门科林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陈燕贵 曾德城)
摘要:物化法、生化法应用关键字:高浓度氨氮废水 碱性条件下,利用氨氮的气相浓度和液相浓度之间的气液平衡关系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吹脱效率与温度、pH、气液比有关大于25 气液比控制在3500左右,
2.2 化学沉淀法
当往氨氮废水中加入金属离子及磷酸根离子时,通过以下化学反应:
Mg2 ++NH4++PO43-=MgNH4PO4
根据反应式中往正反应方向有利于形成沉淀物,往含有高浓度氨氮的废水中投加磷盐和镁盐,当[Mg2 + ][NH4+][PO43 -]2.5×10–13时可生成磷酸铵镁(MAP),除去废水中的氨氮。穆大纲等[]采用向氨氮浓度较高的工业废水中投加MgCl2·6H2O和Na2HP04·12H20生成磷酸铵镁沉淀的方法,以去除其中的高浓度氨氮。结果表明,在pH为8.9l,Mg2+,NH4,P043-的摩尔比为1.25:1:1,反应温度为25 ℃,反应时间为20 min,沉淀时间为20 min的条件下,氨氨质量浓度可由9500 mg/L降低到460 mg/L,去除率达到95%以上。方法在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氨氮浓度降到足够低(如 mg/L以下)而生物脱氮因高浓度游离氨或者亚硝酸盐氮抑制。研究结果表明,当原水氨氮0 mg/L、氨氮的去除率可达%以上,系统比较稳定。
3.2 工艺流程说明及实验情况
综合废水取样工厂的实际情况,无法采用吹脱法,采用单纯化学沉淀法无法实现达标排放等,所以采用了上述脱氮工艺。上述工艺处理采用小试实验进行,厢式压滤机改为采用定性滤纸过滤方式,其余装置均采用小试装置。
实验废水首先进行pH调节,利用在线pH控制器控制pH值稳定于8.9-9.0之间,根据氨氮浓度相应的摩尔比定量加入镁盐及磷酸盐,充分搅拌进行化学反应,形成的大量白色悬浮物絮体较小,进入混凝反应池后加入助凝剂PAM,适量搅拌后絮体形成大体积矾花,反应后悬浮物含量很高,利用定性分析滤纸进行过滤,进行固液分离。通过检测滤液中氨氮去除率超过95%,滤液氨氮仍然有约近3000mg/L。进入OFR氧化絮凝复合床小试系统,停留时间约1h,通过通电(42V)、通气,OFR氧化复合絮凝床系统将废水中污染物氧化,出水中的氨氮去除约50%,约余1500mg/L。而后进行生化处理小试装置,生化处理同时加入一定量的生活污水,最终混合污水的氨氮浓度约80mg/L,pH值约7.5,无需调节,接种城市污水厂活性污泥进行硝化——反硝化生物处理,在线控制好氧系统及兼氧系统的溶解氧,停留时间约10h,出水通过静置沉淀后,上清液感官良好,出水氨氮12mg/L,CODcr为67mg/L。
4. 结论
4.1 从上述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采用化学反应沉淀并直接进行固液分离,滤液进行高级氧化处理,最后采用生化处理的方式是可行的,出水水质表明这种联合多种处理方法的工艺可以达到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目的,并具有其可操作性、经济性和稳定有效性。
4.2目前废水中氨氮污染在各个行业的排放浓度、存在形式有较大的差异,针对氨氮处理的技术有多种方法,但是均存在着各自的优势和不足,针对高浓度的氨氮废水处理很难采用单一的处理方式。
参考文献
[1]张庆冬,赵东风,赵朝成.吸附法脱氮现状及常用吸附剂介绍[J].新疆环境保护,2002,24 (2):43~46.
[2]穆大刚孟范平赵莹等化学沉淀法净化高浓度氨氮废水初步研究.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4,19(2):1朱锡海陈卫国范娟熊英健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 37(4):80~84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测试卷(共10套).pdf VIP
- 30题计划合同管理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pdf VIP
- 人体穴位大全及穴位按摩保健方法(动画图解).doc VIP
- 标准集合图集S161.pdf VIP
- 漏肩风.ppt VIP
- 朔黄铁路地质选线.ppt VIP
- 2023-2024学年北京西城区十五中高一(上)期中英语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2025年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校任务书 .pdf VIP
- 2025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写作实践指导及范文.docx VIP
- JTGT F30-2014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