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测量学课件第二章距离测量及直线定向
第二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主要内容: 钢尺量距一般方法和精密方法、尺长方程式、视距测量、直线定向 主要目的: 使学生了解距离丈量的方法,视距测量的公式,掌握精密量距时尺长的改正,理解标准方向的概念,掌握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重点内容:尺长方程式、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距离:是指两点间的水平直线长度。 分类:直接量距法——钢尺量距 光学量距法——视距测量 物理量距法——光电测距 2-1 距离测量 1、量距工具: 钢尺、皮尺、测绳、光电测距仪、光学测距仪、GNSS等 辅助工具 测钎、花杆等 2、直线定线 将分段点标定在一条直线上的工作 3、钢尺量距 2-1 距离测量 1、一般方法(l/l000~1/3000) (1)定点 (2)直线定线:当两个地面点之间的距离较长或地势起伏较大时,采取分段丈量。 (3)量距 量距工具:钢尺、测钎、标杆、弹簧秤和温度计, 量距方法 : ① 平坦地面的量距方法:A 、B 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为 ② 倾斜地面的量距方法:沿地面丈量倾斜距离D′,用水准仪测定两点间的高差h,计算水平距离D。 或 2-1 距离测量 ③ 高低不平地面的量距方法 当地面高低不平时,为了能量得水平距离,前、后尺手同时抬高并拉紧钢尺,使尺悬空并大致水平(如为整尺段时则中间有一人托尺),同时用垂球把钢尺两个端点投影到地面上,用测钎等作出标记,分别量得各段水平距离li然后取其总和,得到A、B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这种方法称为水平钢尺法量距。 (4)成果计算 相对误差: 2-1 距离测量 (1)钢尺检定 尺长方程式 (2)定线 经纬仪定线、目估定线、过高地定线 (3)量距 丈量时,拉伸钢尺置于相邻两木桩顶上,并使钢尺有刻划线的一侧贴切十字线。后尺手将弹簧秤挂在尺的零端,以便施加钢尺检定时的标准拉力。两端同时根据十字丝交点读取读数,估读到0.5mm,并计算尺段长度。前、后移动钢尺2~3cm,同法再次丈量,每一尺段要读三组数,由三组读数算得的长度较差应小于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尺段的观测结果。每一尺段应记温度一次,估读至0.5℃。如此继续丈量至终点,即完成一次往测。完成往测后,应立即返测。 2-1 距离测量 (4)测定桩顶间高差 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出各桩顶间的高差,以便进行倾斜改正。 (5)成果计算 ①尺长改正 钢尺在标准拉力、标准温度下的实际长度为l′,则有 ②温度改正 丈量一个尺段l的温度改正数Δl1为: ③倾斜改正 要将l 改算成水平距离D,故要加倾斜改正数Δlk ④计算全长 将各个改正后的尺段长和余长相加起来,便得到AB距离的全长。 2-1 距离测量 4、视距测量 1、原理: (1)视线水平时的距离与高差公式 如图所示,欲测定A、B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及高差h,设望远镜视线水平,瞄准B点视距尺。若尺上M、N 点成像在十字丝分划板上的两根视距丝m、n 处,那末尺上MN 的长度可由上、下视距丝读数之差求得。 2-1 距离测量 l 为视距间隔,p为视距丝的间距,f 为物镜焦距,δ为物镜至仪器中心的距离。由相似三角形m′n′F与MNF可得: 则A、B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 令 , ,则 同时,由图可以看出A、B 的高差 h=i-v 2-1 距离测量 (2)视线倾斜时的距离与高差公式 将视距间隔MN换算为与视线垂直的视距间隔,就可按上式倾斜距离D′,再根据D′和竖直角α算出水平距离D及高差h。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求出MN与M′N′之间的关系。 图中α角很小,约为34′,故可把和∠EM′M 和∠EN′N 近似地视为直角,而∠M′EM =∠N′EN =α ,因此由图可看出MN与M′N′的关系如下 2-1 距离测量 2-1 距离测量 2、视距测量误差及注意事项 测量误差:读数误差、垂直折光影响、视距尺倾斜所引起的误差 注意事项:为减少垂直折光的影响,观测时应尽可能使视线离地面1m以上;作业时,要将视距尺竖直,并尽量采用带有水准器的视距尺;要在成像稳定的情况下进行观测。 2-1 距离测量 5、光电测距 测距原理: 欲测定A、B 两点间的距离D ,安仪器于A 点,安反射棱镜于B 点。仪器发出的光束由A 到达B ,经反光镜反射后又返回到仪器。设光速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