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案:第4章第3节 群落的结构 Word版含答案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说明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重点)
3.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重点)
4.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及群落的物种组成
与种间关系
1.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1)群落的概念
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研究的问题
(3)基础:研究群落的基础是研究种群。
2.群落的物种组成
(1)作用: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海拔越高,物种丰富度越低。
3.种间关系(对点连线)
【提示】 ①—c—Ⅲ ②—b—Ⅳ ③—d—Ⅰ ④—a—Ⅱ
探讨:尝试用曲线表示海拔高度与物种丰富度之间的关系?
提示:
探讨: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思考青蛙与稻飞虱、水稻与病毒V分别属于哪种种间关系?
提示:捕食、寄生。
群落中生物种间关系分析
关系
名称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特点 举例 捕食 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 羊与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 竞争 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a;生存能力相同,如图b 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草履虫与小草履虫 寄生
A寄生生物
B宿主 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 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 互
利
共
生 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大豆与根瘤菌
1.下列不属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是( )
A.种群种类的多少
B.种群密度的大小
C.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和劣势种群
D.种群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 A、C、D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种群密度为种群最基本的特征,属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 B
2.下图所示为下面4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细菌与噬菌体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问题。 【导学号
(1)判断A~D 4组生物对应曲线: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造成图②现象是由于________。
(3)图④与②所示关系结果不同是因为________。
(4)若4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________。
(5)在A、B、C、D 4组生物中,对a、b两种群的生存和发展都有利的是________。
(6)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图形分析,一般来说构成共生关系的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是一致的;捕食关系中两种生物的数量交替消长。 虽然捕食对被捕食的个体不利,但捕食有利于两种群的进化和发展;在竞争关系中,生存能力强的个体数量将增多,生存能力弱的个体会减少或被淘汰;寄生关系中可能使宿主数量减少,但一般不会使宿主全部死亡。
【答案】 (1)③ ② ① ④
(2)竞争使一种草履虫缺少食物而死亡
(3)寄生一般不会使寄主全部死亡
(4)②④ (5)A、C
(6)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向稳定
1.形成原因: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
2.类型
类型 现象 决定因素 垂直结构 分层 植物分层:光照强度、温度等
动物分层:栖息空间、食物条件 水平结构 镶嵌分布 ①地形变化
②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
③光照强度的不同等
探讨:某竹林中的箭竹高低错落有致,有同学认为该现象表明群落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该同学的推论是否正确?
提示:不正确。竹林中的所有箭竹为同一物种,由于生长的阶段不同而高低不同,所属范畴为种群而非群落。
探讨:请判断分析“森林群落中只存在垂直结构,而草原群落中只存在水平结构”是否正确?
提示:不正确。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不同种群在空间上分布差异。森林群落也有水平结构,如在森林中,林下阴暗的地点有一些植物种类形成小型组合,而在林下较明亮的地点是另外一些植物种类形成的组合。草原群落中同样也存在垂直结构,也常明显的分为地下层、草底层和草本层。
群落空间结构的分析
地球上,在海平面-200 m~3 800 m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同时动物的分布也有较大的差异,充分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1)垂直结构:
①B处的结构分析如下:
②C处的结构分析:
由于不同光质其波长不同所含有的能量不同,导致穿透力不同,其中紫光的穿透力最强,而红光的穿透力最弱,导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英语人教版选修7 Unit 3 Under the Sea period4 教案1.doc
- 高中英语人教版选修7 Unit 2 Robots period4 教案1.doc
- 高中英语人教版选修七教案:Unit5 Grammer.doc
- 高中英语人教版选修7 Unit 3 Under the Sea period5 教案1.doc
- 高中英语人教版选修7 Unit 3 Under the Sea period1 教案.doc
- 高中英语人教版选修七教案:Unit5 Reading.doc
- 高中英语人教版选修七教案:Unit5 Language Points.doc
- 高中英语外研版选修8教学案:Module1DeepSouthSectionⅠIntroduction&;Reading_Pre_reading Word版含答案.doc
- 高中英语外研版选修8教学案:Module1DeepSouthSectionⅡIntroduction&;Reading_LanguagePoints Word版含答案.doc
- 高中英语外研版选修8教学案:Module1DeepSouthSectionⅤWriting_描述地点的文章 Word版含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