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食品微生物 第一周1-教材.ppt
食品微生物学
食品检验
教师:刘洋;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微生物及其生物学特点
第二节 微生物学及其分支学科
第三节 食品微生物学及其研究内容和任务
第四节 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第一节 微生物及其生物学特点
一、微生物及其生物分类地位
(一)微生物的概念及其主要类群
1、什么叫微生物
微生物(microbe):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
单,肉眼不可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统称。
2、主要类群
包括:病毒、细菌、古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少数微生物也是人类的敌人!;
微生物包括:非细胞生物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以及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原生动物和单细胞藻类。
一般来说微生物都是相当简单的生物,大多数的细菌、原生动物、某些藻类和真菌是单细胞的微生物,即使为多细胞的微生物,也没有许多的细胞类型;微生物形态、大小和细胞类型;3、生物中哪些是微生物
; ;(二)微生物的生物学分类地位
两界系统(1753年):动、植物两界
三界系统(1860年):原生生物界、动物界、植物界
四界系统(1956年):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菌界
五界系统(1969年):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原核生物界;(二)微生物的生物学分类地位
六界系统(1966年):
三域学说(1978年):细菌域、古生菌域、真核生物域
;二、微生物的生物学特点
生长旺,繁殖快
适应强,易变异
分布广,种类多
;个体小:;;肉眼可观察到微生物聚集的群体-菌落
;肉眼可观察到微生物聚集的群体-菌落 ;生长旺,繁殖快:;变异易:;分布广:;种类多:;第二节 微生物学及其分支学科
一、微生物学及其研究对象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特点、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分类鉴定、生态分布以及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二、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了解)
1、根据基础理论研究内容不同,形成的分支学科有: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分类学及微生物生态学等。
2、根据微生物类群不同,形成的分支学科有:细菌学、病毒学、真菌学、放线菌学等。
3、根据微生物的应用领域不同,形成的分支学科有:工业微生物学、农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等。;二、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4、根据微生物的生态环境不同,形成的分支学科有:土壤微生物学、海洋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微生态学等。
5、按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分:化学微生物学、分析微生物学、微生物生物工程工程学、微生物信息学等。
6、按实验方法、技术分:实验微生物学、微生物研究方法等。 ;第三节 食品微生物学研究内容和任务
一、食品微生物研究的主要内容
1、在食品工业中的有益的微生物
有益微生物:霉菌、细菌、酵母菌
应用:
1)利用其次级代谢产物应用于发酵工业
2)利用其自身能改变或赋予食品独特风味或具有有益保健作用而应用于食品的制造或生产日调味品。;2、在食品保藏过程中引起食品变质的微生物及其控制
;3、与食品卫生、安全有关的微生物问题;二、学习食品微生物的任务
研究有益微生物及其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为人类提供营养丰富的有益健康的食品;避免在食品生产、保藏、流通中受有害微生物的污染,防止食品的腐败变质和食物中毒,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微生物的对食品的转化作用
微生物合成的代谢产物
初生代谢产物
次生代谢产物
微生物酶制剂
微生物细胞
;第四节 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四个时期:
一、微生物学的史前时期
史书记载的关于早期的盐腌、糖渍、烟熏、风干和酿造技术都是人类无意识的利用了微生物学知识的最好实例。
;二、微生物的发现与微生物学的启蒙时期
17世纪中叶荷兰人吕文虎克(Antoni van Leeuwenhoek)用自制的简单显微镜观察并发现了许多微生物。;列文虎克利用业余时间制造过400
多架单式显微镜和放大镜,放大率
一般为50~200倍,;三、微生物学的形成时期
巴斯德(发酵学之父)、科赫(细菌学之父)、贝耶林克和维诺格拉德斯基 等一批微生物先驱的出现。;法国人巴斯德(Louis Pasteur)
(1822~1895);1.巴斯德 ;;;2.柯赫;(二)微生物学的奠基;(;作业:
教材P9(1、2题);最后,
谢谢大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颈部淋巴结分组勾画幻灯 知识介绍.ppt
- 颈部疾病21653 培训资料.ppt
- 颈髓损伤伴高位截瘫教材.ppt
- 颌面部相关神经病变的影像诊断 知识介绍.ppt
- 颐和园说课教材 1.ppt
- 颐和园说课教材.ppt
- 频率特性的概念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教材教材.ppt
- 频率适应性与 及闭环刺激CLS.ppt
- 频谱顾问相关培训 .ppt
- 颗粒剂、胶囊 教学教案.ppt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实验初中初二(上)语文10月阳光测评含答案.pdf
- 2022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附答案详解.docx
- 2022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实验初中初二(上)英语10月阳光测评含答案.pdf
- 2022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docx
-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 2022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 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诊数学试卷(含解析).docx
- 2022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 陕西省2025届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摸底调研数学试卷(含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