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近代女子服饰变迁思考
对近代女子服饰变迁思考
摘 要: 本文首先对中国近代女子服饰的变迁进行了粗略的梳理,归纳了近代服饰史上出现的几次流行现象,进而对影响近代女子服饰变迁的因素作了总结,并提出了一些个人看法。
关键词: 近代 女子服饰 变迁 因素
中国近代被称为“古今一大变局”,动荡不安的社会、瞬息万变的时局、满汉两个民族不同文化的斗争与融合、西方文化的东渐、日本文化的侵袭,使得中国服饰出现了大跨度的变革,其中尤其以女子服饰的变迁为最,令人眼花缭乱。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了近代社会。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我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同时,资本主义文化的影响也日趋扩大,不断浸袭着中国本土文化,衣冠服饰也随之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旗袍的流行及其发展
随着资产阶级运动的高涨与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女权主义兴盛起来,人们提出了变革服饰的要求。此时,伴随辛亥革命中国发生了一场服饰革命,服饰原本着眼于政治、强调社会等级标识的功能消失了。从服装的造型、款式、工艺等方面着眼,服饰出现较大变革是在二三十年代,这种变革的重要标志就是旗袍的盛行。
旗袍,原本是满族妇女的主要服装,吸收了辽、金服饰及蒙古族服饰中的部分形制,形成了本民族的特色服装。辛亥革命后,旗袍改变了原本平直宽大的造型特点,吸收了西洋服装的裁剪和工艺手法,不断改进,形成中间束腰两侧开衩的新样式,将女性腰与腿的形体美极尽显露。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传统观念与外来思潮的不断碰撞在旗袍的变化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记,中西文化的冲突被缝在了旗袍上。
1926年,短袄和长马甲合而为一,形成现代旗袍的最初款式,以后的两年间,旗袍在滚边、袖口、门襟、领子等处作了一些改动,增加了一些时新的装饰,出现繁复的变化,但仍保持了旧式旗袍配马甲的平直宽大风格,裁制方式也袭用传统的直线型,丝毫不显女性的窈窕身段。二十年代末及三十年代,随着文化思想潮流的此消彼长,旗袍在长短、松紧、宽窄、开衩高低以及袖的长短、领的高低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变化。二十年代??,受西方短裙潮流影响,旗袍开始变短,袍摆上缩到膝盖,后来甚至有缩至膝盖以上1寸的,袖口变得又短又小,袖子结构由传统连袖改作西式装袖。这一改变遭到保守派的舆论非议,1931年后旗袍又开始逐渐变长,下摆下垂。到三十年代中期,旗袍的长度又长到极点,垂至地面遮住双脚,被称为“扫地旗袍”,原先及手腕长度的旗袍袖子缩短至肘部,接着袖子越来越短,一直缩至肩下两寸,1936年后几乎无袖。
之前的旗袍是没有衩的,在缩短袖子的同时,也在左边出现了开得较低的衩,然后开衩越来越高,渐渐高及膝部,再高到大腿,同时出现了双开衩。随着反对声浪的高扬,袍衩的高度一度回到膝盖以下,但舆论压力一减小,袍衩便又迅速升高,直到1933年后流行大开衩旗袍。
传统旗袍是直身式线条,配以高高的硬领。三十年代初期开始,旗袍腰身开始逐渐收缩。到1934年后,旗袍的裁剪缝制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女性身材的曲线也随之全部显露出来。高耸及耳的僵硬领式也逐渐变矮,后来有的干脆做成了无领旗袍。
在传统与现代的传承批判中,在维护“善”与追求美的思潮碰撞中,旗袍越来越彰显时代特点,贴近人民生活,脱离了原来的刻板样式,变得经济便利、美观适体。在这一时期,旗袍受到了社会各阶层女性的青睐,它改变了中国女性长期以来束胸裹臂的旧貌,甚至还传至国外,为他国女子竞相效仿穿着。
值得一提的是,在旗袍的发展过程中,那些引领潮流的摩登女郎、影剧明星、交际名媛等,在旗袍式样上的标新立异和大胆尝试,也促进了它的发展。
2.女着男装的时尚
这一时期,一批妇女解放的拥护者,为除女性柔弱之气,纷纷穿上男装。如巾帼英雄秋瑾女士,从日本留学回来后,一直是男装打扮,常穿月白色竹布衫,有时穿长袍马褂。当时一些妇女活动家也常西装革履,以求在装束上达到男女平权。除一些女权主义者以外,社会上各色妇女亦有人效仿。女子时尚着男装的出发点大不一致,但当时确实在一定范围内成为一种时尚。
3.洋服的风靡
西方的服饰在很长的时间内不被中国人认同,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旧的观念逐渐发生变化。20世纪初,赴日留学的女学生几乎全式东洋服饰。中国大地上逐渐兴起一股崇洋风,洋油、洋楼、洋布、洋装一时间成了最时髦的东西,“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妇女中流行的西式服装主要是男式服饰、西式皮鞋和东洋发式。到了20年代,西方女式服装开始成批进口,一时间“短不遮臂,袖大盈尺,腰细如竿”等各种形式的外国女装出现在中国市场上。此外,眼镜、洋伞、怀表、手提包、文明棍等,亦为时髦女子所喜爱。当时社会上时髦女子的服饰装扮上,或多或少都有点洋玩意。
4.学生装的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