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知识概论课件 宗教信仰.ppt
宗教信仰;宗教是一种奇特的文化形态,就它本质而言,它是人对客观环境(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生活)错误地感觉、认识及至荒谬解释的结果。它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两种关系,是人对这两种关系的评价、态度和处理方式。;中国一直没有出现一种宗教统治全民意识的局面,即没有所谓的“国教”。
诸教并存,多神崇拜,互相吸收,彼此相通。外来的宗教也会带上中国特色。
对于统治者,只要不危及天子的地位,就会承认各教的合法地位,无论本人是否信仰。
对普通百姓来说,最看重的是实际利益。
;在古代中国人眼中,物物是神,处处有神,时时也有神,总体而言,中国人对天地、祖先、君师的崇拜是最突出的。
小农经济的状况造成中国人讲究现实利益的文化心态,其宗教信仰也谋求对现实的生产和生存现状有直接的救助。
例如:门神、灶王爷、城隍、土地公等。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则无安人。故礼, 上事天, 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荀子·礼论篇》
;封禅:帝王祭祀天地的活动,特指在泰山。君权神授。
封:在泰山顶祭天。禅:在泰山附近的小山(梁父山)祭地。
祭祀后土:地神。汾阴县。汉文帝。
庙祭、郊祭:
庙祭-雍州。太一、东方青帝(木)、西方白帝(金)、南方赤帝(火)、北方黑帝(水)、中央黄帝(土)。
郊祭:冬至-南郊祭天,夏至-北郊祭地。
;五岳:
东岳泰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
五镇:
东镇沂山位于山东省临朐县;南镇会稽山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中镇霍山位于山西省霍州市;西镇吴山位于陕西省宝鸡市;
北镇医巫闾山位于辽宁省北宁市。
四海:
东海、南海、西海(青海湖)、北海(渤海)。
四渎:
长江、黄河、淮河、济水。(古代中国境内直接流入大海的四条大河)
;祖先:人的生理纽带;周代的宗法制把祖先崇拜制度化,帝王官员百姓都要祭祖。
秦始皇以后,帝王设立太庙,祭祀祖先,历朝帝??都有庙号。
官员百姓则以家族设立宗祠,敬奉祖先或本族杰出人物。
;宗祠;君师:引导社会前进的人物;君:历代帝王。自唐以来,历代都在京师建庙祭祀历代帝王。
师:可为万世师表的圣人。传统上指孔夫子与关夫子,一文一武,象征着我国文化的两种内涵,面向不同的社会群体。
先贤:中华民族历代杰出人物。
;历代帝王庙;孔庙;对先贤的崇拜; 佛 教;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悉达多·乔达摩)
佛教传入的时代说法不一,较通行的说法的是汉明帝永平十年传入。事实上佛教传入中国大致是在西汉末年或两汉之间。
第一个登坛受戒、正式成为和尚的汉人:三国时代的朱士行,由此可见佛教初来时的影响有限。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有了突出发展。
佛经翻译发展。
洛阳、长安等地称为佛教活动中心。
大量的寺庙营建,石像石窟艺术的兴盛。
西行求法活动成风。
思想信仰从一般地解决痛苦转向祈求往生弥勒净土。
原因:汉末天下大乱,社会充满苦难
玄学与佛学的“相似”
统治者的提倡
;隋唐两代,特别是唐代,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达到高潮。
多数帝王笃信佛教,广建寺院,剃度僧尼。
译经发达,本土佛学大师出现,佛学大盛。
寺产丰肥,国家支持和民间布施使寺庙拥有大批田产,形成强大的寺院经济。
宗派林立,佛教渗透到社会各阶层,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体系,有的宗派成为中国独有。
;佛教基本教义
人生“ 无常、无我、八苦”
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与不喜欢的人和事相 遇的痛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忧悲恼苦
人的“惑”(贪婪和痴迷)和“业”(行为及意识活动)
印度佛教的教派
小乘佛教、大乘佛教
;三论宗
《中论》、《百论》、《十二门论》,鸠摩罗什和吉藏。
缘起性空,真、俗二谛
三阶宗
《大方广十轮经》、《大集经》,信行
众生第三阶段,苦行忍辱,以身布施,不尊佛像尊众生
;天台宗(法华宗)
《法华经》,智顗
一心法界:佛、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 畜生等十法界。
三谛圆通:空谛——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缘所生,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这就是“空”。假谛——一切事物虽即本空,然因缘聚会时,又是历历宛然,这就是“假”。中谛——空、假是诸法的一体两面,中谛是诸法的本体,也就是超越空、假对待的实相。所以说,空即是假,假即是空,空假不二,谓之“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