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报刊广告中英汉语码转换顺应性研究
报刊广告中英汉语码转换顺应性研究
摘 要: 语码转换现象一直是语言学界关注的课题,本文应用Jef Verschueren提出的语言顺应理论和于国栋基于这一理论提出的英汉语码转换研究的顺应模式,从顺应性的角度探讨报刊广告中的英汉语码转换现象。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广告中语码转换的分布模式和潜在的语用动机,而且对广告商的广告创作和广告读者的理解有一定指导和启示作用。
关键词: 报刊广告 英汉语码转换 语言顺应论 顺应模式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语言使用者之间的交流日益紧密,各种语言间相互影响、混合和融合的现象也日益增多。语码转换现象作为语言混合的现象之一,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码转换现象就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他们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这一语言现象,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本研究以Jef Verschueren的语用顺应论为理论框架,借鉴于国栋提出的语码转换的语言顺应模式,来分析报纸广告中出现的英汉语码转换现象。
2.语码转换
随着交流的日益广泛,人们在使用语言时除了自己的母语,往往还会同时使用其他语言,出现两种或多种语言变体的转换,这就是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Gumperz(1982)是最早研究语码转换的学者之一。他把语码转换分为两类:一类是情景语码转换(situational CS),另一类是喻义型转换(metaphorical CS)。Myers Scotton(1993)认为语码转换是指句内或句间的两种或多种语言之间的转换现象,这种转换可以包括从单语素到整个从句的层次。
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学者对语码转换现象进行研究的历史要稍晚一些,而且较集中在书面语码方面。如申志奇以《围城》作语料,将语码转换看作是为了一定交际目的的一种言语行为来研究。于国栋(2004)以报纸语料作为研究对象,从语言使用和功能分析的角度来分析报刊广告中的语码转换现象。黄国文于2001年出版的《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广告语篇研究》曾对语码转换现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3.顺应论
顺应论是比利时语言学家Jef Verschueren于1987年在他的著作Pragmatics as a Theory of Linguistic Adaptation中提出的。并于1999年在Understanding Pragmatics(《语用学新解》)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语言顺应理论,他以全新的视角去理解语用学。顺应论的重要观点就是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语言选择的过程,人们在语言选择过程中总是在努力顺应语境、顺应语言结构,具有动态顺应的特征。而我们之所以能够作出选择,是因为自然语言具有三个特征: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三者中变异性和商讨性是基础,顺应性是核心。
国内也有语言学者对顺应理论及其应用加以研究与探索。其中,于国栋(2004)提出语码转换的语言顺应模式,认为交际者进行语码转换是为了顺应,从而实现或接近具体的交际目的,是一种交际策略,是一种具体的对不同语言或语言变体的选择。他把顺应的具体对象分为三类,即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的顺应。
4.广告中的语码转换现象分析
维索尔伦认为,只要某个(语言)普遍现象可以解释,那么,这种解释就很有可能是从顺应性这个角度作出的。基于Verschueren的顺应论,于国栋提出了中英语码转换研究的顺应性模式,下面我们运用该模式来分析报刊广告这一特殊语境下的英汉语码转换现象是如何体现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的顺应。
4.1对语言现实的顺应
语码转换对语言现实的顺应是指那些由于纯粹的语言因素而促使广告人采取英汉语码转换的现象。这种顺应完全是由语言内部的原因而发生的。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术语逐渐进入了大家的生活并被人们所熟知。例如SARS,NBA,WTO等这些词一开始就是以英文形式进入人们生活中的。另外一种语言现实值得我们注意,如我们所熟知的网址是用英语表示的,在一些广告中需要标示出网址的情况下,广告商们就不得不采用语码转换这一手段,这也是对语言现实顺应的一种体现。下例广告中的英汉语码转换就是对语言现实的顺应。
例1:为了您将VIOS威驰汽车开回家 TOYOTA正全力以赴加紧生产
4.2对社会规约的顺应
语码转换对社会规约的顺应主要是指对社会文化和社会现实等的顺应,交际者出于对某个特定社会的文化、习俗和规约等的考虑和尊重而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或语言变体。随着经济、文化等领域交流的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进入中国境内,使得中国的人口构成发生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晶泰控股(02228.HK)AI+for+Science全球领袖,万亿赛道启航-250526-国盛证券-45页.pdf
- 高等数学 同济第七版7版 上册 习题全解指南 课后习题答案解析(1).docx VIP
- 发热患者护理.pptx VIP
- 军队文职考试历年真题题库.pdf
- 大数据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探讨.docx VIP
-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计算表.xls VIP
- 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docx VIP
- 2025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概况和.pptx VIP
- 第五单元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同步练习(学生版)2023-2024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docx VIP
- 人保理赔员车险查勘定损考试题库(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