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砚千年传统技艺现代产业探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易水砚千年传统技艺现代产业探戈

易水砚千年传统技艺现代产业探戈   201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未来五年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一个产业的增加值占GDP5%以上,才能称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这一提法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也说明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文化产业已经形成初步积累,正在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2011年2月18日,社科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发布《文化软实力蓝皮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2010)》,蓝皮书显示,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比重不足4%。   文化产业,一向是中国的弱势产业。然而,近年来,国家对于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在创意经济、创意产业方兴未艾的今天,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何以突破自身局限赢取先机,乘势而上,为千秋大事,不容轻慢。而易水砚的发展或许能够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造访易水砚,我们本是循着一方雄浑大气的“龙腾砚”而来,更是被它闻名遐迩的声誉所吸引。一个走近两千年的传统手工艺行业,一个实用性日渐消退的产品,它是怎样穿越时空,走活市场,走到老百姓和收藏爱好者的案头几上的呢?      挖掘底蕴 古砚新辉      “一方在手转乾坤,清风紫毫酒一樽,醉卧黄龙不知返,举杯当谢易水人。”唐代大诗人李白倾情表达了他对易砚和易墨的钟情与赞叹。据说,此诗是李白来到易砚产地黄龙岗后有感而作。而当我们参观易水砚展厅时,也深深地沉醉于它的美、它的雅、它的厚重、它的莹润……   汉代刘熙所著《释名》中解释:“砚者研也,可研墨使之濡也。”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首届制砚艺术大师邹洪利和公司董事长张淑芬煮茶待客,给我们讲述起延展千年文脉的易砚显赫身世和它的前世今生。   易砚(奚砚)产于易县(古称易州)的易水河畔,是我国名砚中的瑰宝。据传,易砚始于战国,盛于唐宋,为历代宫廷贡品。《墨史》载:早在唐代,易州的奚超父子就继承了唐代墨官祖敏的松烟制墨技术,并在易水终南山津水峪发现了“奚砚”,即现在的“易砚”。五代时,奚超之子奚庭圭被南唐皇帝授为“墨官”,并赐“李”姓,由易州迁居歙中,成就了“徽墨”、“歙砚”。“至今,我们到了安徽老胡开文墨厂还能看到一副这样的对联:‘传承古易水,奇珍握墨绝’。他们默认自己是易砚的支脉,根还在易水河畔。”邹洪利介绍道。古砚研究专家认为,易州制砚技艺曾辗转传播至广东肇庆,影响带动了端砚的发展。中国北方以易砚为代表,因而行内一直流传着“南端北易”的美谈。   易砚是中国砚之先师,更有出土文物为证。2006年南水北调易县段文物保护发掘工程中,从古墓中出土了一组东汉时期的石黛板,专家认定为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易砚,表明易砚至今至少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早于其它名砚四五百年。邹洪利对易砚及其它名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还编写出版《中国易砚》一书,促进易砚的发展。   史料和出土古砚证明,易砚在中华制砚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影响和贡献超出了“四大名砚”。萧萧易水、巍巍狼山孕育了传世名砚,也造就了新一代制砚名师。近两千年来,易砚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天赋的优等石料享誉海内外。   时光荏苒,如今的易砚早已不是古时的深闺少女。易砚的当家品牌和杰出代表易水砚更是名扬天下,驰名中外。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河北文化艺术展台上,易水砚以其完美的造型、精湛的技艺、丰富的内涵吸引了中外游客的目光。而一位柔肩担砚道的中年女企业家更是引人注目。她头头是道、烂熟于心的讲解令围拢在易水砚展台的许多中外朋友赞叹不已,她就是易砚的领军人之一,河北省人大代表、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淑芬。   能够让古老的砚文化绽放新蕊,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淑芬、总经理邹洪利夫妇功不可没。如今,易砚,这个有着近两千年历史的古老砚种,与中国的文化产业一起经历了变革和发展,在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支撑下,推陈出新,继往开来,实现了砚传统文化产业化的蜕变。      名牌产品 赢得市场      “南山飘素练,晓望玉嶙峋。遥忆最深处,应多著石人。”这是古人赞美易砚石像玉一样晶莹和艺人精心雕刻石砚的诗篇。作为当代“著石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易砚制作技艺传承人、首届中国制砚艺术大师邹洪利坦称:“自己传承这门历时近两千年的古老艺术,就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将它发扬光大的责任。”易水砚质地细腻,硬度适中,发墨快,不伤笔毫,墨汁滋润而不易蒸发干涸,其质之坚润、琢之圆滑、色之光彩、声之、体之厚重均闻名遐迩。现在的砚台已渐渐远离实用性,艺术性却发挥到极致,这也是易水砚深受市场欢迎的一个新卖点。   同其他的民间传统工艺一样,易砚工艺在改革开放前曾与文化市场离得较远。直到20世纪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