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星巴克VS哈根达斯从小众向大众渗透
星巴克VS哈根达斯从小众向大众渗透
100多年前,星巴克是美国一本家喻户晓的小说里主人公的名字。1971年,3个美国人开始把它变成一家咖啡店的招牌。
1987年,霍华德?舒尔茨和他的律师,也就是比尔?盖茨的父亲以380万美元买下星巴克公司,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星巴克之旅”。
1921年,在美国纽约的一个家庭,如今风靡世界的哈根达斯开始了这个品牌的“婴儿期”。
1961年,哈根达斯冰淇淋的创始人鲁本?马特斯正式将自己生产的冰淇淋命名为“Haagen-Dazs”,一个出自北欧语系的品牌名称从此开始了她的“哈根达斯一刻”。
如今,星巴克咖啡已经成为世界连锁咖啡的第一品牌,哈根达斯冰淇淋也成为全球最具人气的顶级冰淇淋品牌。星巴克咖啡已经在全球38个国家开设了13000家店,哈根达斯冰淇淋也在全球55个国家拥有700多家专卖店和几万个零售点。虽然传统意义上“根红苗正”的咖啡与冰淇淋并非起源于美国,但星巴克咖啡与哈根达斯冰淇淋目前已经俨然是这些品类最“正宗”的代名词。
1999年1月11日,北京国贸中心一层开设了一家星巴克咖啡店,这意味着星巴克品牌正式登陆中国大陆。哈根达斯自1996年在上海南京路上开设第一家专卖店,如今也已过完了十岁生日。虽然星巴克与哈根达斯都是将目标人群锁定在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型城市,以及这些城市里的中高端人群。但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速度,还是出乎他们自己的预计,目前要准确说出他们在中国的店铺数量,唯一的办法就是让时间短暂停止,因为他们一刻也没有放慢他们在中国市场的快速扩张,每月、每季度的数据都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美妙的中国之旅
2006年的中国,对于星巴克与哈根达斯来讲,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2006年星巴克全球董事长霍华德?舒尔茨两次造访大陆市场,旨在将中国大陆市场原有的授权加盟模式改变为直营;同时增设中国总部,直接向美国总部汇报,要将中国市场打造成为除美国之外的最大市场。
2006年是哈根达斯进入中国十周年的庆典,哈根达斯母公司美国通用磨坊食品有限公司国际部总裁西欧?里奇先生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也提??了“中国提速”计划,将每年在中国开店数量提高到30家。
其实,与许多跨国公司的“中国之旅”相似,虽说如今的星巴克与哈根达斯面对中国市场是“豪情满怀”,但最初进入的时候,他们依然是忐忑的、谨慎的。1995年,星巴克开始向北京及周边城市的饭店、驻华使馆和跨国公司供应星巴克咖啡豆和咖啡粉,算是将产品顺利送进了中国市场。而后,星巴克在中国内地选择了三家合作伙伴:北京美大咖啡代理中国京津地区,台湾统一集团代理沪苏杭地区,香港美心餐饮有限公司则代理广州、深圳等南方地区。开始了较长一段时间的“三国鼎立”模式下的“各自为政”、“相互竞争”,以利于“暗中观察”、“可进可退”。
哈根达斯十年前决定进入中国市场时,也引得了一片“唏嘘声”。1品脱9美元的冰淇淋,一个月吃两回就抵得上当时中国人月均食品支出的数额。这在即使经济已经发展较快的沿海城市,也有很多人认为是不可能办成的事情。有人甚至断言,这个“冰淇淋中的劳斯莱斯”可能更适合成为一种观赏品。
事实上,中国市场的不可捉摸性还是在这两个品牌上得到了显现。截至到2006年10月1日,星巴克在中国大陆19个城市开设了190多家咖啡店。短短几年时间,中国区已经成为星巴克全球业务中的一个亮点。香港星巴克分店开业第一个月就创下了全球最快赢利纪录。上海统一星巴克发展也堪称“奇迹”,在两年内就获得了3200万元的利润。
哈根达斯目前已在中国15个城市开设了51家专卖店,1000多个零售点,销售额年增长40%以上。在一个茶的国度里,咖啡连锁一路畅行;在一个平均生活水平还不高的社会里,高端冰淇淋品牌广受欢迎。是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很容易改变?还是中国人可支配收入要超出统计数据?原本计划把中国市场作为“孵化期”对待的这些品牌,不得不重新调整自己的“对华政策”。
首先是区域扩张,星巴克和哈根达斯的“中国路线图”惊人地相似:在大范围的扩张上,是由中国政治、文化中心为“介入点”,同时开始选择直辖市、重点的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重点旅游城市等为“发散点”;在小范围的选择上,也都是选择城市最繁华的路段,一部分城市甚至出现星巴克与哈根达斯互为邻居的有趣场面。说明他们在对中国市场的基本看法上趋于一致,对于扩张所选择的理由应该趋同。这种选择甚至延伸出一种“怪现象”,似乎没有星巴克、哈根达斯的城市,就成了经济欠发达、奢侈品消费无土壤的“代名词”,以至于一些城市的市长利用一些机会还呼吁星巴克、哈根达斯的入驻,而一些商圈、广场更是用这两个品牌的入驻而进行大肆的宣扬。
其次是投入的力度,2003年,星巴克总部将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