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汉字的起源和 与演变PPT.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讲汉字的起源和 与演变PPT.ppt

第二讲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一、汉字的起源 文字的创造 原创 由原始文字发展为完整的文字体系 改造 如:日文对汉字的改造 (缓慢) (快捷) 汉字是一种独立创造的文字 。 汉字的最早起源:五、六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 今天在西安半坡村等地的仰韶文化遗址里发现的刻在陶器上的一些记号,是至今见到的最早的原始汉字材料。 结绳记事 符号记事 古印加的记事绳结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仓颉造字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周易•系辞下》 “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 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 ——《吕氏春秋·君守》 “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荀子·解蔽》 (一)、甲骨文 甲骨文是清末光绪年 间(1899年)在殷商都城 遗址——现今河南省安阳 市小屯村发现的,至今已 挖掘出16万片以上,总字 数有三、四千个,已识的 字约有一半。 甲骨文的内容涉及商 代的政治、经济、文化、 天文、历法、气象等各方 面。 甲骨的发现: 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其周围 王懿荣 第一部甲骨文著作——刘鄂的《铁云藏龟》 殷墟博物苑 甲骨文的定义: 殷商王朝常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并在上面刻写与 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这些文字被研究者称为甲骨文,也叫 甲骨卜辞、龟甲文字或殷墟文字。 叙辞→命辞→占辞→验辞 凿出圆孔和浅槽,放上燃烧的木炭灼烧 甲骨文的特点: 1、数量多,结构复杂(各种造字法齐备,包括最复杂 的形声),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体系。 ← 来 求 甲骨文的特点: 2、图画特征比较明显,笔画具有细而长、平直、方折 而末端露锋芒的特点。 (二)、金文 商代中期 秦灭六国 1200年 “金” =青铜(铜和锡的合金) 商周时期,开始流行在青铜制成的钟和鼎上刻铸 文字。这些文字就被称为金文或钟鼎文。 战国早期的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套编钟。 钟在古代不仅是乐器,还是地位和权力象征的礼器。 “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许慎《说文解字》 普通食器 国之重器 禹铸九鼎的传说 “问鼎中原”的典故 1939年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 高133厘米, 长79.2厘米, 重875公斤 钟鼎刻铸内容多为记功记事 研究商周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资料 金石学 金文的特点: 图画性已减弱,形声字 数量占优势。字形长方,笔画 丰满粗壮、屈曲圆转、布局均 匀。 字体与甲骨文比较 (三)、篆书 大篆:秦国早期使用的文字,又名籀zhòu文。其字体与金文相近。 小篆:兼并六国后,在大篆基础上加以简化、改造,作为全国标准字体。 在字形上更匀称。 小篆的特点: 字形统一; 结构定型; 字体竖长方形; 图画性进一步减弱,符号性增强。 小篆的诞生标志了汉字的统一(此前六国有自己的字 体),汉字的形式从此开始定型。 小篆直到汉代,仍是标准字体。在国家重器(玉玺、货币、虎符)上镌刻文字都用小篆字体。 吕后的“皇后之玺” 汉虎符 汉五铢钱 (四)、隶书 隶:徒隶,书写政务文牍的小吏 。 狱吏程邈创制隶书的传说。 “传邈善大篆,初为县之狱吏,得罪始皇,系云阳 狱中,覃思十年,损益大小篆方圆笔法,成隶书三千 字,始皇称善,释其罪而用为御史,以其便于官狱隶人 佐书,故名约‘隶’。” ——唐·张怀瓘·《书断》 圆转改为方折 隶书从秦代起,经过两汉到三国,在楷书未创制以前都使用它。 秦隶:古隶 汉隶:今隶 西汉中叶 与小篆并存,比小篆方正些 比秦隶更简单易写,是汉代通行的正式字体。 蔡邕·熹平石经 隶书以前的文字统称为古文字,隶书以后的文字则都属今文字。 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分水岭——隶变(用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转写篆书所发生的变化。) 甲 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