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诗文阅读--第三章--专题二
专题二 真题精练 ——精做江苏真题,把握复习方向[考点要求] 鉴赏评价 D级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其他体裁的作品。(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2013·江苏)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醉 眠唐庚①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世味门常掩,时光簟②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③。注 ①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②簟(diàn):竹席。③筌:捕鱼用的竹器。鉴赏 2013年选诗一反过去选唐诗的习惯,改选宋代唐庚写的这首即事抒怀(或“贬谪”)的五言律诗。该诗外表平淡无奇,内中自具深意。该诗虽以“醉眠”为题,其实写的是一个“独酌——醉眠——梦醒”的完整过程。首联写诗人在独酌中所见到的景象及内心感受:“山静”“日长”。而“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分明是一个将醉未醉之人对时空特有的感受。颔联写出一个陶然自得的饮者形象。“醉”字承上,“眠”字启下。颈联由户外写室内。“门掩”这一个本来很平常的动作,却陡起波澜。联系诗人贬居岭南的处境,加之“掩”的是“世味”,且“常”掩,故可以体会其内心愤愤不平之气,实不能忘怀人世。竹席宜人,指明时令,与前面的“日长”“馀花”正相一致。转而道出了自己的恬淡心境。尾联写由眠至醒。梦游时的快意,一回到现实中便烟消云散,所得的佳句竟写不出来。语调中不乏自嘲意味。该诗通篇用白描手法写景叙事,事显而情隐。第一时段(8~10分钟):真题训练(1)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解题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题干要求说明句子的含意,抓住“静”字稍加翻译即可。形成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题型归类:把握诗歌内容题对应考点:D—(2)(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解题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首先,要理解出句:掩门,“掩”的是“世味”,结合注释①可见“世味”的内涵,可见“掩”这个动作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弃。其次,理解对句:要抓住“便”字,可知是“宜人”,哪些“宜人”?一是“时光”——暮春初夏,“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二是“簟”,它指竹席,即午睡,感到竹席凉爽,由此可见心境的恬淡、喜悦。形成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题型归类:领悟思想感情题对应考点:D—(2)(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解题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首先,审清题意。题干给的是“诗话”,且作了简释,故答题要答出“平淡”在何处,又“藏”着什么样的“激烈情感”两个要点。细读全诗,不难发现写“山静”“馀花”“好鸟”,表现了恬淡悠远,但从“世味门常掩”“拈笔又忘筌”诗句中隐藏着忿忿不平之气。形成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题型归类:诗话分析题(领悟情感题)对应考点:D—(2)第二时段(约5分钟):补充训练(1)请概括诗歌所描写的人物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诗歌通过对抒情主人公独酌、醉眠、梦醒的描写,刻画了一个厌弃官场、隐居山林而怡然自得的饮者形象。(2)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具体的诗句说明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诗眼是“世味”。从首联中的“山静”“日长”等词可以看出诗人的寂寞;颈联中“门常掩”一词又透露出一种孤独之情;而“梦中频得句”的兴高采烈,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华师大2016《高级英语》满分作业.docx
- 华师大八年级上期末模拟卷2.doc
- 华师大2018年八年级数学(上)总复习.doc
- 华师大七下第六章测试.doc
- 华师大初二数学2017月考试卷.doc
- 华师大版2018年初二数学基础达标练习0.docx
- 华师大版2018年初二数学基础达标练习03.docx
- 华南师范大学1999-2000-2002-2011-2013-2014年数学分析考研真题.docx
- 华师版-八年级上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doc
- 华师附中2017-2018学年度九年级下学期阶段测试(四)问卷(第6稿).docx
- 第2单元第3课《互联网的基本服务》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青岛版(2010)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docx
-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Word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初二历史同步备课(部编版).docx
- 高中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实验设计与实施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001].docx
- 《农村生活污水分布式处理技术在我国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应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地理学习中的竞赛机制初中拼图教学活动的实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课间十分钟活动安全法规解读与执行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数学逻辑推理教学中问题引导技巧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污染防治的公众参与机制优化与效果评价》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3. 古代印度.docx
- 19.剃头大师(教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