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同做一个有责任产业咨询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蒋同做一个有责任产业咨询人

蒋同做一个有责任产业咨询人   中国茶业正经历一个由萌芽到成熟的成长过程。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最好的年代,而中国资本需要不断提升中国茶业企业的能力,以人文理想和民族担当,托起一个个强势的民族茶业品牌。      2011年11月1日,是第八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闭幕的第二天,在位于北京朝阳区的和君咨询总部大楼里,记者见到了刚刚得闲的蒋同。他的目光透过满城初上的华灯时,有一种举重若轻的思考。   动力:艰难的茶叶大国   拥有世界500强工作经历的蒋同,是个不折不扣的品牌战略专家,在投身茶产业研究之前,他一直致力于快速消费品的品牌营销,先后服务过金龙鱼、蒙牛、万科地产、中国移动、招商银行、雪花啤酒、广药王老吉等企业。但是在2004年时,蒋同发现了这样一件事: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间,同属于中国民族性的白酒、食用油、大米等产业的发展如日中天,几十亿甚??上百亿的品牌比比皆是,而历史悠久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茶产业却进展缓慢,迄今为止,泱泱中国竟没有一家上规模的茶业品牌。要知道中国的茶园面积居世界第一,产量也居世界第一,而茶叶产品最终占据的世界市场份额却只有6%。问题出在哪里? 出于使命感和责任,以及挑战自我的勇气,70后的蒋同决心用积累起来的专业知识和商业经验聚焦茶产业,为中国的茶产业提供理念更新和专业指导,帮助茶行业发展前进。   可是2004年的中国,茶叶简直还不能称之为产业,它依然延续着几千年来“有姓无名”的状况。有姓,是指有品种,如龙井、乌龙、毛峰等;无名,是指茶叶没有自己的品牌,而且很多经营者根本没有意识到需要建立品牌。没有叫得响的品牌,使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处于极尴尬的境地,仅仅是英国联合利华旗下专供超市等平价卖场的 “立顿” 袋泡茶,年销售额就达数十亿美元,超过我国茶叶的出口总值。   正是在此背景下,与蒋同所供职的和君咨询董事长王明夫先生私交甚笃的云南大益集团的掌门人吴远之找到和君咨询,达成战略合作,此举对国内茶产业的营销产生了深刻意义。   其实选择是相互的。大益选择和君,不仅因私交甚笃,更是看重和君咨询在中国咨询业的领袖地位和卓越的专业能力。而和君选择大益也是有原因的,且不说大益的前身云南勐海茶厂有着60多年积累下的市场基础,单是大益的掌门人吴远之本人,就值得书上一笔:出生于1962年的吴远之,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7年获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曾历任海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海南省证券交易中心助理总经理兼交易部、工程部经理等职;参与过海南建省办特区若干重大政策的制定,以及洋浦开发区、海口保税区、海南证券市场建设等重大项目的规划与筹建;后赴海外从事金融与投资工作。总而言之,这是一位经济推手型的企业家,他与和君咨询的看法正好不谋而合:中国茶叶必须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用现代工业思想生产优质茶叶,用现代营销手段树立知名品牌,这是中国从茶叶大国走向茶叶强国的唯一之路。   这次意义非凡的邂逅,坚定了蒋同为中国茶产业寻找出路的决心,也使大益这匹国内茶界的黑马,看到了驰骋千里的希望。由于品牌先行的战略推进得力,截止到如今的2011年,大益集团的年销售额已达十多个亿,一句“茶有益,茶有大益”的广告语,早就让人耳熟能详。云南有3000多家普洱茶企业,因为一个大益,产生了连锁反应,使趁势而上的龙润、七彩云南等品牌成功树立,并得到大众的认可。蒋同后来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中国的茶产业发展还处于原始阶段,我们在这时候进行独特的营销建设,一定会成为未来茶叶市场的主导者。”他的想法,道出了行业内所有有识之士的心声。   实践:加速整合茶产业   采访中,蒋同一直感叹,中国的茶叶品类、茶企业实在太多了,而任何事情都一样,多了就乱。商人是唯利是图的,整个国家大的文化背景都浮躁、现实,充斥拜金主义,加上卫生、质量等诸多环节管理欠力度,导致茶业市场混乱。以次充好、虚抬价格、农残重金属超标等等现实,严重制约着中国茶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所以,我国出口的茶叶在国际市场上每公斤的平均售价比印度低4成,比斯里兰卡低6成多,甚至比肯尼亚的茶叶价格还要低20%。在全球各大产茶国中,中国茶生产面积第一,产量第一,出口第三,创汇却是第四。因为销售业绩上不去,我国的茶叶企业普遍赢利能力不足,导致企业没有能力反哺产业链上游的茶农,更谈不上用税收为国家做贡献、承担各种社会责任。   “整个茶产业需要一次大的洗牌,才能加速整合这个产业链上的优势资源。”蒋同说,“现在国内茶产业的产业集中度极其低,有几千个品类、几万家企业,每个品类、每家企业都有一亩三分地,而这个行业内的百强企业,销售额相加才占整个市场份额的10%,属于极低垄断型的竞争性市场结构。企业如果要做大,就要从自己的碗抢到别人的锅里,否则,靠自己那点地盘的市场容量,绝对做不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