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期待可能性在中国适用
试论期待可能性在中国适用
摘要:期待可能性是符合罪刑法定主义而产生的,如何在理论上认识期待可能性,将之用于立法和司法实践,对完善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促进刑法功能的更好实现,意义都非常重大。本文将重点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与胁从犯和期待可能性的关系来论述期待可能性在中国的适用问题,进而提出笔者对关于期待可行性立法的建议。
关键词:期待可能性适用正当防卫紧急避险
一、期待可能性的概念
期待可能性,作为适法行为饿期待可能性的简称,在刑法理论上是从两种角度被界定的。
从概念体现的外延来说,期待可能性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广义的期待可能性,是指“自行为者所为行为之内部的以及外部的一切事情观察,可以期待该犯罪行为者不为犯罪行为,而为其他的适法行为”;(2)狭义的期待可能性,是指“除上述指内部的事情外,自行为时之四周的外部事情观察,同样的可以期待其不为犯罪行为,而为其他的适法行为。”[1]
二、期待可能性在中国的适用问题
(一)期待可能性与正当防卫
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但是我国刑法并没有充分说明期待可能性与正当防卫的适用,但是笔者认为期待可能性对防卫过当的界定有一定的作用。下面我们可以用一个案例来说明。
被告人是公安民警,48岁。1983年8月12日夜10时左右,被告人的妻子带小孩从医院看病回来,忘记关门就上床睡觉了。当夜11时许,被害人(女,精神病患者)推门而入,惊醒了睡在外屋的小孩,两个孩子连续喊了两声“谁”,接着叫:“爸爸,坏人来了!”此时,被告人从朦胧总惊醒,慌忙起身,从枕头下拿出手枪,也喊了一声“谁”,但被害人也没有回答,被告人认定被害人是坏人,为了威慑对方,他站在床上朝门外鸣枪,不料打中被害人,致其死亡,事后被告人主动向单位做了交代。有人认为,被告人的行为属于“假想防卫”,应按过失杀人处罚。(2)
对此案例笔者认为不能算作是防卫过当,在此可用期待可能性原理来分析。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分析,有几个因素会造成对被告人期待可能性的影响。第一,事发非常突然,深夜时分,被告人刚刚被孩子的惊呼声从睡梦中惊醒,头脑并不是十分清醒,很难对当时的情形做出一个非常肯定的判断;第二,夜深人静之时闯入自己家门的人很少有人会认为来者无敌意,通常都会做出一些保护自己和家人的行为。被告人又是一个警察,保护意识将会更重;第三,被告人和孩子已经多次向被害人发出质问,但是被害人都没有做出任何回应,被告人就不能对被害人的身份或者是行为进行定性。此时,被告人有理由相信被害人可能有恶意。也因此采取了保护行为。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此案件认定被告人防卫过当是不恰当的,因为当时对被告人来说并无期待可能性,此案认定为意外事件比较合适。
(二)紧急避险与期待可能性
刑法第21条第 2款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在我国刑法中,紧急避险的界定并没有如外国刑法中规定的具体,只是在实际操作中达成了共识。就是紧急避险所造成的损害要小于所避免的损害。换而言之,就是为了保护一个法益而损害的另一个法益,不能等于,更不能是大于所要保护的法益。下面笔者将从一个案例来分析一下。
被告人李某系一年青女干部,一天到一个山区地方,途中遭遇一个男青年欲对其行使不轨行为,李某趁其不备,将他击晕而逃走,因天色已晚到一户农家借宿,并将遭遇告诉房东老太太,并说准备向公安机关报报案,老太太极是同情,遂安排李某与自己的女儿同宿一张床。因事发突然并受惊的缘故,李某不能入眠,深夜时分,听到屋外有动静。原来是老太太的儿子即途中所遇到的男青年回来了,男青年也通过自己母亲知道李某在自己家,因害怕李某报警,于是决意杀死李某。其母将李某所睡的方位告诉男青年,母子约定男青年趁黑将睡在床里头的李某杀死。以上谋议均被李某听到,情急之下,将在酣睡的男青年的妹妹换到里头,自己睡到了外头。后来男青年趁黑摸进房间,持刀将妹妹当做李某杀死。(3)
此案中,李某是紧急避险是毫无异议的,但是是否属于避险过当使我们所要考虑的问题。通说认为属于避险过当,我也赞同此观点。但是我认???,在此情况下,我们不可能对李某存有期待可能性,因此可以免除李某的处罚。因为,李某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生命又受到威胁。人的求生意志是十分强烈的,为了活命,李某悄悄的与受害人换了位置,用她的生命换回了自己的生命。虽然,法律不允许以他人的生命为代价来换取自己的生命,因为生命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