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发布之电视新闻稿撰写常识.pdfVIP

深圳新闻发布之电视新闻稿撰写常识.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深圳新闻发布之电视新闻稿撰写常识

深圳新闻发布之电视新闻稿撰写常识 电视新闻稿是配合电视新闻图像的播出,叙说新闻事实,供播音员诵读的文字稿。 它与新闻图像相互配合,构成呈如今观众面前的一条条音画兼备的电视新闻。所 以,电视新闻稿既是一门为听而写的艺术,也是一门为看而写的艺术。但是,近 几年电视新闻稿却呈现诸多值得大家深思的些问题。下面小编楚汉传媒给您总结 几点电视新闻稿撰写的规律 词藻华美 实功虚做 以最浅显直接的方式传送信息,使受众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信息量应该 是电视新闻人不懈的追求。但有的稿件却刻意堆砌华美词藻,稿件看似文采斐然, 但和画面分离起来却如弄巧成拙。如某电视台播出新闻《新年第一天:××山雪 淞醉游人》,文稿如下: “雪后的××山处处银光闪烁,山峰林海变成了雪淞世界,万仞白峰,天穹 更显高远。串串雪挂沿树枝或树梢蜿蜒伸展,有的像银龙飞舞,有的似珍珠翡翠, 晶莹剔透。簇簇松针宛如玉菊绽放,莲花怒放。” 这样的描绘看似华美诱人,但配在丰厚多彩的电视画面上就显得多余。而且, 比喻和描绘性语句并不是电视新闻的言语,颇有卖弄文采之嫌。 形似报告 生机灵用 电视新闻稿本应采用与画面匹配互补的言语来阐明和阐释新闻事实,言语应 追求新颖灵敏,尽量减少笼统、笼统、概括。 而有些报道却形似报告,毫无鲜 活灵气。如某电视台播出一篇关于乡村新型适用人才建立的新闻,文字表述如下: “……为使新型乡村适用人才脱颖而出,××市将乡村适用人才开发经费列 入财政预算,仅2006 年就投入800 多万元,先后组织施行乡村优秀适用人才‘百 千万’工程,选拔市级优秀乡村适用人才100 名、乡镇级1086 名,培训乡村党 员干部8000 多人次,4560 名农民技术员取得农民技术职称或绿色证书。……” 这几乎就是一篇工作汇报。这些单调无味的数字指标完整湮灭了观众解读新 闻的乐趣。 思想有序 电视新闻稿在构造上应该具备三个特性,即主题明白,构思新颖,层次清楚。 但 《××市30 万大众辞别吃水难》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现场掌管:观众朋友,这里是××市饮用平安水工程的奠基现场,……年 底工程竣工后,这个市又将有30 多万氟区大众用上平安水。……”如此论述, 将一件停止状态中的事情改写成完成状态,假如记者不是有意混杂事实,那就阐 明该记者的思想紊乱,说理不清。 表里不一 声东击西 有些稿子声画两张皮,而有些则是表里不一,以至连标题和内容都难作到分 歧。如 《××成为第一个用电量过100 亿千瓦时的反动老区》,从标题看,稿件 要反映的是老区由于经济社会开展带来用电量的增加,但文稿子却是另一回事: “今年以来,××供电公司坚持活泼运营机制,加大投资力度,全年电网建 立总投资14 亿元,增加主变容量105 万千伏安,输电线路100 公里,全面展开 规范用电村建立,完成145 个规范用电村改造,从基本上处理了××市电网构造 单薄、供电才能缺乏的问题,为××市经济开展和新乡村建立提供了动力保证。” 稿子全没说到点子上,像是供电公司的一个年终总结。 夸张事实 信口开河 对新闻事情的报道不实在际,既是工作态度的问题,又是一个职业道德的问 题。而在一些电视新闻记者的稿件中,对事实不担任任的夸大,缺乏根据的夸张 等并不少见。如 《××市:文化大院成为处理留守老人、儿童问题新办法》,此 提法过于客观,不够科学也不够精确,一个文化大院就能处理留守老人和孩子们 的问题? 另外,在一些稿件中记者不加调查,不动脑筋,随意对某一个工程、某一项 成果冠之以“亚洲最大”、“中国第一”、“全省之首”等头衔,没有把精神放在新 闻事实自身的特征上,而是在表象上做文章,而且音讯来源道听途说、捕风捉影, 这些都是要不得的。 不明就里 采访浅薄 有一篇反映小学生义卖献爱心的稿子: ……经过一番讨价讨价,×××小朋友又成交了一笔对她来说不小的买卖。 记者:你都卖了些什么东西? ×××:我卖了一些吃麦当劳赠的玩具,还有家长帮我画的画,还有日历, 还有一些小玩具等,然后,我想把它卖了钱捐助那些贫穷的人。 ……小学生们的采购才能还真不错,不到三个小时,摊上美不胜收的小人书、 玩具、文具已所剩无几。他们把义卖所得的钱全放进了“爱心箱”。经合计,此 次活动义卖得款共3000 多元。 这篇稿子从立意上来讲没任何问题,由于采用了现场声整体上也比拟鲜活生 动,但有一个关键要素记者没有交代,这些旧玩具被谁买走了?稿件

文档评论(0)

5611907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