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黄埔的黄埔村和黄埔古港.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在黄埔的黄埔村和黄埔古港

不在黄埔的黄埔村和黄埔古港 黄埔,古称“黄木之湾”,因黄埔港而得名。“黄埔”的地名由来,一说环绕南海神庙前的珠江河段,古称为“黄木之湾”,整个河段称为“黄木河”,而沿河两岸都称为“黄木”,由于乡音原因,“黄木”遂转变成“黄埔”。另一说法出自黄木河南岸一自然村——黄埔村(历史上曾属黄埔管辖,现为海珠区管辖)。地理位置: 黄埔村位于海珠区,北临新港东路,南隔黄埔涌与仑头相望,西临东环高速公路,东隔珠江与长洲、深井相望。公交车:229总站就到。路线:东莞庄路-天寿路-天河东路-猎德大道-花城大道-冼村路-临江大道-广州大桥/广州大道南-新港中路-新港东路-黄埔古港地铁:琶洲站出来,转229,车程15分钟左右。万胜围站出来,在黄埔村坐公交车,2个站就到。历史追溯:关于黄埔村的起名,传说有一凤凰飞来该村地头洗身,从此就人丁兴旺.五谷丰登。该村地处一小岛.水边地区叫“浦”.水中的陆地日“洲”,所以取村名为“凰洲”或“凤浦”。后因该村黄姓人较多,且是开村人,故改称为“黄埔”(取“浦”字谐音“埔”)。清代的时候这里停靠了许多外国商船,外国人发音不准,老是把“凤浦”说成“黄埔”,久而久之,原来的“凤浦”反没人叫了,终于成了“黄埔”村。黄埔古港见证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自宋代以后,黄埔村长期在海外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南宋时此地已是“海舶所集之地”。明清以后,黄埔村逐步发展成为广州对外贸易的外港。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全国设江、浙、闽、粤四海关,粤海关在黄埔村设黄埔挂号口和税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闭关自守的清廷撤消了江、浙、闽三海关,保留粤海关,指定广州为唯一对外贸易口岸长达80多年,期间黄埔古港迅速发展据《黄埔港史》记载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至道光十七年(1837年)的80年间,停泊在黄埔古港的外国商船共计5107艘。在这里有黄埔税馆、夷务所、买办馆等,外国商船必须在这里报关后由中国的领航员带商船入港,办理卸转货物缴税等手续,然后货物才能进入十三行交易而黄埔村也成为热闹繁华的古城黄埔古港进入鼎盛时期,成为当时中外贸易商船的唯一停泊地。瑞典商船“哥德堡号”在十余年里三次抵达这里,对中瑞早期的贸易起到了重大作用。后来因河道堵塞变窄,古港迁至长洲岛,沿用黄埔港,据说上海的黄埔江得名也与此古港的盛名有关。当年停泊在黄埔古港的外国商船最著名的当数瑞典的“哥德堡号”。“哥德堡”号商船由瑞典东印度公司于1783年建造,曾经三次抵达广州,航行海上丝绸之路。1745年9月12日“哥德堡”号装载着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等货物,踏上第三次中国之行返程时,遭遇暴风雨袭击,不幸沉没在哥德堡港入口处,相传当时从沉没的“哥德堡”号船上打捞出来的货物除去船的损失以及打捞工程的费用还能有利润,因此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更为繁荣。此外,黄埔古港还停泊着美国的“中国皇后号”、俄罗斯的“希望号”和“涅瓦号”、澳大利亚的“哈斯丁号”等等外国商船,在这段日子当中,广州是名符其实的“国际大都市”。 古迹看点: 粤海第一关纪念馆 粤海第一关纪念馆,是黄埔古港景观区依据历史资料原貌修建的仿古建筑群。馆内设置了《流淌的辉煌》专题大型展览。展览以图片、实物、模型、蜡像、电子屏幕影像、展示和DVD播放等形式,让观众了解广州海上丝路在历史积淀上过程中,耀眼的辉煌。纪念馆主体建筑包括有二层前后两进的黄埔税馆、永靖兵营、买办馆,和“古港遗风”纪念牌坊。黄埔古港景观区设计具浓郁的岭南风韵,是广州市城区内新的一处参观、游览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地方。黄埔古港地区分为四个功能区,即纪念展示区、古港公园区、栈道餐饮区及村头广场区,集展示、传播、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公园型景区”。其中纪念展示区由黄埔税馆、永靖营(兵营)、买办馆、夷务所和展示街组成。黄埔税馆是整个建筑群中的重点。兵营处设有营房、瞭望台、兵器架等。 黄埔古港历史陈列馆 黄埔古港历史陈列馆投资45万元左右,利用黄埔村内的梁姓祠堂改造而成,总面积约达2000平方米,由壁画区、实物区以及中心展区3个部分组成。其中,实物区是陈列馆最有特色的部分。设计人员将四散在黄埔古村内的40多件历代建筑材料,如石梁、石柱、石刻等集中在一起,在院落中营造出一个“残垣断壁”的景区。设计人员称,他们没有选择把这些文物围起来展出,是希望让游客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古港文化的辉煌,能唤起一种类似走进圆明园的怀旧之情。 在展馆的壁画区内,横亘着一幅长31米、高1.5米的大型汉白玉描金壁画。画内描绘了黄埔古港“一港通商”时期万船来埠的繁荣景象,著名的“歌德堡号”、“中国皇后号”等都位列其中。据了解,这幅壁画是在一些外国人写生留下的图画的基础上设计而成,全画力求逼真地反映出黄埔古港当时的繁华景象,堪称经典之作。 展馆2楼是全馆的中心展区。此处沿用了清朝古建筑风格,区内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