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嵇康、阮籍的音乐理论和实践_0.doc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嵇康、阮籍的音乐理论和实践_0

嵇康、阮籍的音乐理论和实践-音乐论文 嵇康、阮籍的音乐理论和实践 马莉嘉[1] [内容提要] 魏晋是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也是音乐艺术之花争奇斗艳的时代。在此时期活跃着一批被世人称为“文人音乐家”的人们。这些人有着与众不同的处世哲学,狂妄无忌的洒脱个性,飘逸风流的大家风范……这些身上总是闪烁着睿智而灵性的光芒的人们,主要以嵇康、阮籍等马首是瞻。本文主要对文人音乐家嵇康、阮籍的音乐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作了介绍、分析和比较,同时,意欲展开一次魏晋音乐艺术的探索之旅。 [关键词]《声无哀乐论》《/ 乐论》《/ 广陵散》《/ 酒狂》“/ 文人音乐家”“/ 魏晋风度” 中图分类号:J6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36(2015)02-0050-5 从汉末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到魏、蜀、吴的三国鼎立,直至西晋昙花一现的短暂统一,这段政权交替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史称魏晋时期。连年不断的战乱给人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痛苦,他们流离失所、妻离子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也正是这兵荒马乱的时代,导致了人们思想上的变革,为人们挣脱秦汉以来旧思想的束缚提供了重要条件。因而,魏晋时期成为继战国的“百家争鸣”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同时亦是一个人性觉醒与文化自觉的时代。直接促使魏晋思想之花遍地开放的人,当然是那些追求进步的文人们,他们不仅才华横溢,且多半受当时黑暗、封建的“门阀制度”所迫,官场失意而不得不寄情于音乐,因此还被世人称为“魏晋文人音乐家”。魏晋文人音乐家是我国音乐史上一批文化素质较高、专业技能也十分卓越的音乐人士。其中佼佼者首推嵇康和阮籍。 嵇康(223-262)字叔夜,谯郡铚(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是对魏晋七个文人名士的总称。据《魏氏春秋》记载“: 嵇康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称七贤”。[2])康(下文中的康均指嵇康)乃魏宗室的外戚,曾官拜中散大夫,因而世人亦称他为“嵇中散”。据《晋书·嵇康传》形容,嵇康“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可谓是魏晋奇才,但由于他生性孤傲、任意而为,不愿受礼法约束,因此得罪了很多人,最终惹恼了当权者——司马氏,而被其杀害。嵇康对魏晋时期我国音乐艺术的发展贡献颇大,不仅在美学领域内独辟蹊径,且于创作和表演等方面均有建树。代表作有音乐论著《声无哀乐论》、《琴赋》和《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被后人命名为“嵇氏四弄”的琴曲。“嵇氏四弄”与蔡琰的“蔡氏五弄”并称《九弄》,是我国古代颇具盛名、流传较广的一组琴曲。 嵇康最著名的作品是他的音乐美学论著《声无哀乐论》,详细了解《声无哀乐论》对我们一览康的美学思想全貌大有帮助。全文共分八段,以秦客与东野主人的八次问答来阐明嵇康的美学观点。“秦客”是作者虚设的论敌,代表了当时社会上其它不同的音乐美学观。“东野主人”其实就是嵇康自己,着重阐述嵇康本人的美学见解。这八段问答每一段都各有一个小论点,这些小论点分别为:“歌哭非哀乐之主”、“先求自然之理”、“至乐不必圣人自持”、“揆心者不借听于声音”、“声情各有所主”、“声之用在发滞导情”、“哀乐之极不必同致”、“乐之为体以心为主”。[3] 这八个小论点各有侧重,相互联系、互相证明,构成一个统一、贯穿的整体,通过对音乐的本体特征、音乐的特殊性、音乐的表现力和欣赏音乐过程中审美主客体关系等诸多问题的探讨,最后终于总结出“声无哀乐”这一全文核心内容。嵇康的“声无哀乐”具体来说就是:“夫天地合德,万物资生,寒暑代往,五行以成,章为五色,发为五音。音声之作,其犹臭味在于天地之间,其善与不善,虽遭浊乱,其体自若而无变也,岂以爱憎易操,哀乐改度哉!”[4];“……心之与声明为二物……”; [5] “……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6];“音声有自然之和,而无系与人情……”([7] 注:如引文重复使用,文中将不再为其加注。)大意即天地二气会合交融,万物便得以生长,四季交替,五行才得以形成,五行又表现为五色,遂显露为五音。音乐产生之后,就好像各种气味一样存在于天地之间,它的好与不好,即使遭遇到世事巨变,其本质特征仍不会改变,哪里会因为人们的爱憎、哀乐而改变它的本质呢……音乐是客观的存在,感情是主观的表达,两者之间并无因果关系,所以音乐只有善恶之分,并不包含哀乐。其本质是自然界的“和”(和谐)与人们感情上的变化并无联系…… 《声无哀乐论》的提出决非偶然。魏晋文人之间流行着许多现在人认为奇怪、甚至是不可思议的时尚:他们崇老庄、尚佛学;他们标榜个性与自由,认为“万物皆备于我”;他们还整天疯疯癫癫、迷迷糊糊、又是喝酒又是吃药,穿着肥大的袍子,一边抓虱子一边大谈玄学

文档评论(0)

ipad0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