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动物习语关系对比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英动物习语关系对比分析

中英动物习语关系对比分析   摘 要: 习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一种人们通过长期社会实践形成并在人类之间广为流传的语言的精华。尽管习语的结构非常简单,但是它们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意义。本文对中英动物习语的三种关系进行分析和比较,帮助对读者的跨语言交流和沟通。   关键词: 中英动物习语 关系 对比分析      语言是一种人类用于进行现实观念交流的一个体系,是用于表达事物、动作、思想和状态的一个系统,是认识事物的根据,是文化信息的载体。英语和汉语都是高度发展的语言。在经过多年的历练和传承之后,它们都沉淀下一些语言的精华,比如说习语。习语是人们长期使用,提炼升华的短语或短句,是语言的结晶(包括成语、俗语、谚语、格言、俚语、习惯表达法等),它们不仅大量出现在文学作品里,也经常出现在政治论文,以及其他的应用文中。习语是“一种意思不能从普通语法结构或者是从它构成部分的字面意义来预测的表达方式”(“an expression whose meaning is not predictable from the usual grammatical rules of a language or from the usual meanings of its constituent elements,or construction or expression peculiar to a language.”Random House Webster’s College Dictionary,1995)。   虽然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与在语言习得方面的很多经验是一致的,但是由于世界各民族之间存在着诸如历史、地域、宗教信仰、社会制度、自然环境、生活习惯、风土民俗等差异,由于中英两国文字词类不同,句法结构不同,文法与表达习惯不同等原因,翻译过程存在重重障碍。这一点,在英语动物习语的翻译上就尤为突出。英语和汉语的习语之间存在很多半对应或者不对应的东西,从而给我们的交流和沟通带来诸多困难。本文通过对中英动物习语的这种对应、半对应或者不对应关系进行分析比较,希望对跨语言交流和沟通有所助益。   一、半对应关系   从宏观上着眼,整个人类文化有其共性;从微观上着眼,各民族的文化更具有其个性。英语习语富有民族特色,更能反映其民族独有的文化传统、思维特点、审美观念。在遇到半对应的英语习语时,我们一定要采用灵活处理,采用半对等理解。例如:A penny’s worth of quality,a penny’s worth of price.理解这句习语涉及英国的货币单位,如果按照字面来理解,就成了“一便士的钱,一便士的货”,这样中国的读者可能会感到陌生。如果借用汉语的“一分钱一分货”,就比较容易理解。   再比如:The proof of the pudding is in the eating.如果理解成“要检验布丁,就要吃一吃”也可以,但中国读者肯定觉得生涩,还是“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自尝一尝”更富有汉语色彩。   其他半对应关系动物习语的还有:   Kill a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杀鸡取卵。   One swallow doesn’t make a summer.独木不成林。   In like a lion, out like a lamb.虎头蛇尾。   A rat in a hole.瓮中之鳖。   As timid as a rabbit.胆小如鼠。   As stupid as a goose.蠢得像猪。   As stubborn as a mule.犟得像头牛。   As wet as a drowned rat.落汤鸡。   As drink as a mouse.烂醉如泥。   Fine feathers make fine birds.人靠衣装。   Better be the head of a dog than the tail of a lion.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二、不对应关系   由于各民族的历史地理环境、社会结构、价值观、行为准则不同,有时相同的事物可能会给两个民族带来不同的联想。了解这一文化差异对于习语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这类习语无论在意义、用法和文化特征上都毫无相同之处。他们有各自的含义和用法,表达了不同的文化色彩。   比如说“狗”(dog)。狗在汉语里面名声并不好。中国人一般都具有厌恶鄙视这种动物的心理,所以,一些不好的、令人厌恶的东西总是和狗联系起来,这类习语比比皆是:狗仗人势,狗急跳墙,走狗,狗腿子,狗眼看人低,狐朋狗友,鼠窃狗偷,狗尾续貂,狼心狗肺,狗头军师,狗头军师,等等。   而狗在英国人心中的地位比起中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