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一个民族基因和标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一个民族基因和标志

传统一个民族基因和标志   【主题导入】   近年来,恶搞之风盛行。本来,以颠覆的、滑稽的无厘头戏说娱乐圈的人和事,引大家开心一笑,在娱乐化时代也无可厚非。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恶搞范围从娱乐圈扩大到学术界,恶搞对象从娱乐人物事件转移至中华传统文化。北大教授李零出书,称孔子是一个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北大博士作文,认为李白是“唐朝第一古惑仔”;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龙”,也被部分学者称为“凶图腾” “丑图腾”,说“龙”的样子太可怕、太霸道,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要推倒重立;还有学者说唐僧虚伪、诸葛亮奸诈、岳飞是奸臣、秦桧是忠臣、刘备无义、关公好色等等。从恶搞国产大片到恶搞红色经典,再到恶搞传统文化,从网络世界蔓延到学术界,恶搞之风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恶搞反映了社会转型期的多元价值观让人无所适从的现状。恶搞的背后,是我们精神层面的生存困境――很多人心中失去了信仰和道德底线,缺少了值得敬畏的东西。当偶像和经典不断被颠覆,并且这种颠覆行为颇受欢迎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它对当下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底线构成了极大威胁。当传统文化被扭曲化、游戏化,文化的脊梁一个个被消解之后,中华文化如何挺立?当神圣、崇高都被我们打倒了的时候,我们还能到哪里去寻找精神家园呢?   【主题解读】   “传统”指的是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主要指意识层面的文化和思想道德等,是与“现代”相对的一个概念。“传统”,经过时间的检验和汰洗,很多因素至今仍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我们依旧要遵从;因为“世代相传”,某些传统观念可能与现代社会不太相适应,但在当时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从历史的角度上看,值得我们尊重;“传统”又是“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往往是一个民族的基因和烙印,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身份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理由――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更值得我们敬畏。“传统文化”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涵,同时也是思想道德的载体或表象,我们说“敬畏传统”,大多是就敬畏传统文化而言的。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曾说:“世界上有古无今的文化很多,有今无古的文化也很多,而有古有今的文化则很少,像中国这样波澜壮阔的文化传统简直是独一无二的历史现象。”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和统一性,在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时刻都未曾分裂和瓦解过。中国传统文化又具有兼容性,内容形式丰富多彩。中国传统文化又蕴涵着巨大的生命力,从生成之初就具备了与时俱进的变革机制。伴随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病愈演愈烈,现代人更需要从传统中汲取智慧,获得启迪。   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目前存在两类需要引起注意的不良现象:一是经济利益至上导致侵害传统文化及载体的事件屡屡发生,或者恶搞传统文化和文化经典;二是近年来出现的传统文化热潮中,又出现了争夺名人故里、肆意炒作负面文化等现象。从实质上说,这两种态度都对传统文化缺乏敬畏之心。在俄罗斯,人们不会因为普希金与人决斗而死,就贬损他的人格,编派他的绯闻;在英国,人们不会无聊地把莎翁作品戏而说之,也不会在把名著搬上银幕时,胡编乱造而脱离历史常识及时代认知……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心存敬畏,心存感恩。正如当代一位作家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于我,于我们,就如同宗教,我对它充满虔诚和敬畏”。   【素材集锦】   经典不容随意删改   2010年年末,山东省教育厅要求各地加强对传统文化等专题教育内容的管理,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认真甄别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其理由是,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校园,会扭曲学生的价值观念。无独有偶,另据媒体调查报道,湖北省也有部分学校对《三字经》蒙学教材文本进行删节:“昔孟母,择邻处”被删掉,认为暗藏了“环境决定一切的意思”;《劝学诗》中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也被删除,认为这是对教育价值的歪曲等等。山东、湖北教育部门随意删改经典的做法,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舆论一致要求教育部门尊重经典。    【感悟】毫无疑问,产生于上千年前的传统经典,必然包含某些让现代人难以理解的内容。但在经典的整体文本中,这些内容是有其内在价值的,不容随意删节。删节这些内容,就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经典之上,大大降低了孩子们诵读经典的价值。诵读经典不仅是为了让孩子们记住几句人生格言,而在于让孩子们理解传统。传统本来就是复杂的,我们不该指望它清澈如水。而复杂的经典恰恰可以训练孩子们的思考能力,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思考、讨论,让孩子既体悟祖先们的生活和价值,又知道如何面对现实生活。   文物古迹“变身”的冷思考   2011年5月11日,央视名嘴芮成钢发表微博称“故宫的建福宫已被某知名企业和管理方改造成了一个全球顶级富豪们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