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异国情调“东方想象”
异国情调“东方想象”
内容提要 作为一种叙事方式,博尔赫斯小说中的“东方想象”承载了异国情调的符码,其鲜明特征是:用东方主义的话语,讲述和编织以西方世界为视点的故事,将西方中心主义内化于东方式的话语表达机制中;在对“东方”的想象与改写中,作者习惯于用人类学家或种族志学者的视角去看待异质文化,流露出“欧化”知识精英的优越感。博氏的这种东方主义话语具体呈现为三种话语策略:历史虚构、镜式书写、启蒙范式。
关键词 异国情调 东方想象 东方主义 西方中心主义
作者蒋承勇,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杭州 310018) 马翔,台州学院人文学院讲师。(临海 317000)
长期在图书馆冷落寂寞的环境里工作,让阿根廷作家豪?路?博尔赫斯的创作题材多数来自阅读各种书籍时触发的幻想,而那些书本中所描述的东方的阿拉伯、印度、中国,在他看来都是充满幻想的神秘的地方。①博尔赫斯受阿根廷文化精神与西方文化精神的滋养,其小说经常对“东方国度”展开想象,对“东方故事”加以改写。在此,“东方”强调的不是地理范围,而是指一种异域情调和对异域文化特征的书写。就此而论,作为一种叙事方式,博氏的“东方想象”承载了异国情调的符码;在对“东方国度”的想象与改写中,流露的是“欧化”知识精英的优越感。
一、历史虚构中的“中国”
博尔赫斯对中国和中国文化一直情有独钟,读过《诗经》、《水浒传》、《聊斋志异》、《红楼梦》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甚至对《老子》、《庄子》和《易经》等中国文化名篇也有所涉猎。他多次表示一定要去中华大地走走看看,“不去访问中国,我死不瞑目……长城我一定要去。我看不见,但是能感受到,我要用手抚摸那些宏伟的砖石。”②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人来说充满了神秘色彩,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在西方小说家笔下,历来充斥着形形色色的中国形象与古代历史故事,构成了他者的镜像。博尔赫斯作为西方文化的接受和传承者,他虚构中国历史故事的文本颇有一番独特的叙述韵味。
《女海盗秦寡妇》故事的背景是中国清朝的海靖之策。在传统的西方观念里,中国古代社会被看作一个政治乌托邦。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秦寡妇在黄海上如何崛起、又如何被降服的过程。原本与朝廷对抗的强悍的海盗头目秦寡妇,仅仅因为看见了一个显灵的天象――关于龙和狐狸的故事,便明白“结局是注定了的”,她将不战自降,于是她“将双剑投入江中,跪在船上,命令把她带到官府的旗舰上去。”尽管故事背景设置在中国清代嘉庆年间,也随处可见中国化的元素:“龙的神话”、“皇帝的圣旨”、“丁馗”(取自“钟馗”)等等,但是作者搬用的只是中国文化中的“异质文化符号”而已。细读文本我们可以发现,博氏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也在这个充满异域“中国气息”的作品中掺杂了某些“西方文化元素”,形成中西文化符号的拼盘。比如说,秦寡妇的化身“狐狸”这个象征符码,是典型的西方文学传统中的“智慧、狡猾”形象的象征,而非中国文学与文化传统中的“狐狸精(淫荡)、蛊惑男性”的象征符码。再如,博氏在小说的结尾处写道:编年史学家们说狐狸(秦寡妇)得到了宽恕,在她的老年从事走私行当,不过,此时她已经不叫“秦寡妇”了,有了另一个名字,译成西班牙文为:“真理之光”。博氏未曾言明秦寡妇究竟改的什么名字,只是强调了她的名字在西班牙文中的意义,而在文本中,名字正是人物形象特质能指。暂且搁置“真理之光”在西班牙文中的确切含义,单就“秦寡妇”这一中国色彩的符号被置换成“真理之光”的结尾而言,中国形象被生硬地进行了一次西班牙文的阐释和改写,小说之前营造的中国情调已经遭到了遮蔽,复归了西化特色。难怪有学者评论说:“这个故事在中国人看来也充满了‘异国情调’。”③在此,“异国情调”构成了文学艺术的一种创作风格,因而是一种审美实践;更重要的是,异国情调话语实践以较为隐蔽的方式暗含了“自我”与“他者”之间的权力关系,因此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政治实践。在《长城和书》中,博尔赫斯再一次将目光放置到了中国古代秦王朝。作者对秦始皇修建长城与焚书坑儒的行为形成自己的想象和阐释:“始皇帝筑城把帝国围起来,也许是因为他知道这个帝国是无法持久的;他焚书,也许是因为他知道这些书是神圣的,书里有整个宇宙或每个人的良知的教导。焚书和筑城可能是相互秘密抵消的行动”。而且,“空间范畴的长城和时间范畴的焚书是旨在阻挡死亡的有魔力的屏障”。博尔赫斯将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与具体的历史背景剥离,将中国历史典故解读成了一个西式的玄幻故事。在此过程中,知识/阐释/权力构成相互缠绕的运作机制,“知识,也是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主体可以占一席之地,以便谈论它在自己的话语中所涉及的对象。”④博尔赫斯在编织自己的东方主义话语时,无疑是站在“我”之主体视角之上而对他者、客体的阐释与想象,把乌托邦式的政治观灌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