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及诊断进展.docVIP

药物性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及诊断进展.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药物性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及诊断进展

药物性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及诊断进展   中图分类号: R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93-03      急性胰腺炎是胰腺受到突然打击后,胰腺组织发生炎症及坏死的疾病,具有显著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其年发病率为0.318‰,入院3天、7天内的死亡率分别达到2.25%与4.03%[1]。多种病因可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如胆道疾病、大量饮酒、高脂血症等,其中药物所致胰腺炎是非常少见的。但随着文献报道的不断增多,药物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早先的研究数据表明仅有0.1-2%的急性胰腺炎是由药物引起[2],而2010、2011年的报道显示药物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已分别达到3.4%与5.3%[3,4],多见于儿童、老年、女性、HIV感染及炎性肠病的患者[2]。据文献报道,有超过500种药物可导致胰腺炎的发生[5],其中包括利尿剂、激素类、抗感染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降血压药、免疫抑制剂等等。而药物性急性胰腺炎如果早期干预,可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1]。因此,提高对药物性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及诊断的认识,对于早期及时的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1 机制   药物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的理论主要来自于个案报道、病例对照研究,少数的动物实验及体外研究。一般而言,药物性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机制包括胰管收缩、细胞毒性、代谢反应、代谢毒物的蓄积及过敏反应。   Dhir等[6]将药物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的理论进行总结,归纳为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两大类。直接作用包括过敏现象和毒性作用,间接作用包括胰蛋白酶自体活化、药物性狼疮、高钙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分泌抑制、血栓形成、缺血、局部血管性水肿、Oddi括约肌痉挛、毒性代谢产物的蓄积作用。   Balani和Grendell认为,药物的直接毒性作用(如甲硝唑),毒性代谢产物的蓄积(如四环素),以及一些可能是剂量依赖的免疫反应(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干扰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导致血管性水肿,干扰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导致胰腺微循环与胰腺管道分泌异常)可能是药物性急性胰腺的发病机制[2]。但是对于药物的直接毒性作用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Tenner学者[7]认为现有???据说明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导致胰腺炎的发生是非常不充分的,并提出药物性急性胰腺炎应该是一种个体特异性反应,是一种在再次给药时发生潜伏期超短的过敏反应,或是与药物毒性代谢产物的长期蓄积有关。   有学者认为患者伴随的并存病可影响药物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生。Ksiadzyna[8]在研究年龄为20岁以下的药物性胰腺炎的患者中,发现有近一半的患者伴有血液学检查的异常或是克罗恩病。作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存在上述疾病的患者在治疗时需要服用多种药物有关,但是由于血液疾病或克罗恩病本身就可引起胰腺炎,该学者无法排除上述两种疾病完全是混淆因素的可能。   文献报道有成功建立药物性急性胰腺炎的动物模型,Dawra等[9]建立了左旋精氨酸引起药物性胰腺炎的小鼠模型研究。他们通过腹膜内注射左旋精氨酸(4g/kg,1h/次)后,发现可显著增加血浆内淀粉酶及胰腺过氧化酶的数量,并伴有组织病理的改变,胰腺组织的损伤在72小时时达到高峰。Lechin等[10]认为精氨酸可刺激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副交感神经兴奋造成胰液分泌,交感神经兴奋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具有收缩胰管的作用,造成胰液排出不畅,并最终导致胰腺炎的发生。   2诊断   确诊药物性胰腺炎是非常困难的,这不仅是由于多种药物都可导致胰腺炎的发生,同时许多患者又同时服用多种不同的药物,再加上患者如有酗酒史或患有胆石症或高甘油三脂血症等,都增加了药物胰腺炎的诊断难度。并且由于胰腺炎的病因复杂、特发性复发性胰腺炎的认识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药物性急性胰腺炎的过度诊断或是诊断不足[7]。   2.1 诊断流程   有学者认为药物性胰腺炎是排除诊断的过程[2,6,11,12]。Trivedi和Pitchumoni12建议的诊断流程不仅需要先排除伴有胆石症、代谢性疾病、肿瘤等疾病的患者,还需进行停药测试等多步骤后,才能确诊是药物性急性胰腺炎。Dhir等6同样建议首先排除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其它因素,判断药物性急性胰腺炎的可能程度,并进行停药测试后才能诊断药物性急性胰腺炎。Balani和Grendell[2]建议在确诊胰腺炎后,需进行细致的临床检查与评估,获取的既往病史需要包括饮酒史、胆道疾病史、胆石症、腹部手术史、胰腺炎的家族史、近期腹部外伤史及体重减轻史。同样需获取患者的既往用药种类及用药时间史,24小时内血生化检查需包括肝功能、钙离子、甘油三酯的指标。腹部超声、增强CT或薄层CT也是非常有助于诊断的。Nitsche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