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学说中公诚勤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诸子学说中公诚勤朴

诸子学说中公诚勤朴   【主持人语】西北大学地处华夏故地十三朝古都西安,远承周辟雍、汉太学、隋唐国子监之绪,近则肇始于清帝离京避乱驻跸西安之时,始有大学堂之设。陕源之陕西大学堂肇始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改为国立。抗日战争爆发,为存续国族文脉,国民政府在1937年9月10日命令创设长沙和西安两个临时大学,旋改为西南联大和西北联大,成为抗战时期我国最大的两个大学联合体。内迁来陕的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和国立北平研究院等四校一院合组建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旋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8月改为国立西北大学,标志着京陕两源的合流,并形成地缘于陕,学源于京的基本历史脉络。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为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之一,并成为陕西以至西北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母体。1958年改隶陕西省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96年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大学。2000年被确定为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支持建设院校,2009年成为陕西省政府与国家教育部重点支持和共建院校。   西北大学诞生于中华民族危难深重、救亡图存的风云激荡之中,经百余年岁月洗礼,始终不渝地坚持兴学图强的宗旨,致力为国育才、科学创造与文化传承,涌现了邵力子、李仪祉、熊庆来、罗常培、黎锦熙、曹靖华、沈志远、罗章龙、曾炯、徐诵明、杨钟健、岳劫恒、侯外庐、张伯声、侯伯宇等一批蜚声中外的学术巨匠,产生了中国思想史学派、“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侯氏变换”“王氏定理”张国伟的秦岭造山带理论、舒德干的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理论等多项重大理论创新。110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20余万名英才,师生中走出了34位两院院士或国际研究机构院士,赢得了“中华石油英才之母”“青年经济学家的摇篮”“作家摇篮”等关誉,涌现出一大批英杰,为地区和国家社会进步和经济文化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110周年校庆之际,我们特辟此栏目,以为纪念。   主持人:西北大学博士生导师姚远编审   摘要:西北大学沿袭西北联大的公、诚、勤、朴校训四个范畴都含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素,但在诸子不同派别学说中,四者各自的地位不同,含义有差别。法家突出公,儒家强调诚,墨家注重勤,道家归本于朴。在20世纪前期的历史条件下,将诸子学说中的优秀因素统一合起来,又注入了近现代西方文化的精神,提出“公诚勤朴”的教育理念,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   关键词:诸子学说;公诚勤朴;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K203;B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31(2012)02-0005-06   西北大学的“公诚勤朴”四字校训,始定于1938年西北联合大学时期。对于这四字校训,先贤时彦作过精辟解释。黎锦熙的《国立西北大学校史》中,联系抗日战争时期战事危急、国难当头的时局,着重阐明“公诚勤朴”于发扬教育功能增强抗战力量之价值。千里青的《“公诚勤朴”新解》联系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现实,揭示“公诚勤朴”在学校教育中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意义。姚远的《释校训“公诚勤朴”》,联系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现实,全面解释“公诚勤朴”的含义。本文从诸子学说角度讨论,以为法家突出公,儒家强调诚,墨家注重勤,道家归本于朴。公、诚、勤、朴四个范畴,在诸子各派学说中的地位不同,含义有差别,又都含有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因素。校训“公诚勤朴”四字将各派学说中的优秀因素统合起来,作为教育理念提出,是现代历史条件下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一   公,本义是公平、公正,与私相对。   在法家学说中,公是法治的出发点。法家认为,法体现着公平、公正,依法治国,能够避免偏私之害,实现社会公正,达到国家富强之目的。   法家对于公与法治的关系有多种论证。《管子》中论证说:“风,漂(飘)物者也;风之所漂(飘),不避贵贱美恶。雨,濡物者也;雨之所堕,不避小大强弱。风雨至公而无私,所行无常乡(向),人虽遇漂濡,而莫之怨也。故曰:‘风雨无乡(向),而怨怒不及也。’”(《管子?形势解》)这是说,风吹雨打没有偏私,风吹来雨打来,不分贵贱美丑和大小强弱,所以遭遇风吹雨打的人不会抱怨和愤怒。这种论证取刮风下雨的自然现象作譬喻,说明法治公正无私故能服人的道理,透露着老子“道法自然”的影响。商鞅论证说:“公私之分明,则小人不疾贤,而不肖者不妒功。故尧舜之位天下也,非私天下之利也,为天下位天下也。论贤举能而传焉,非疏父子,亲越人(疏远的人)也,明于治乱之道也”(《商君书?修权》)。这是说,举贤、赏功公正无私,就能够使人们心悦诚服。尧舜居天子之位,不为自己谋求私利,而为天下谋求公利,所以传贤不传子。这种论证以历史经验为依据,是诸子常用的论证方法。慎到论证说:“故蓍龟,所以立公识也。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