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骶骨肿瘤临床诊治分析
骶骨肿瘤临床诊治分析
【摘要】骶骨肿瘤是一项较为少见的肿瘤,手术切除是目前骶骨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骶骨肿瘤因其发生部位特殊,位置较深,发展时间缓慢,早期症状多不典型,对其作出及时和正确的诊断有着很大的难度。文章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研究骶骨肿瘤特点与手术疗效。
【关键词】骶骨肿瘤 手术治疗 研究
中图分类号:R7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076-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32~79岁,平均年龄为45.72岁。
1.2 肿瘤类型
脊索瘤13例,转移癌7例,骨髓瘤5例,骨巨细胞瘤5例,神经鞘瘤2例
1.3 受累节段情况
骶1节段受累10例,骶2节段受累14例,骶3节段受累7例,骶4节段受累1例。肿块向盆腔生长9例,向体表生长7例,四周膨胀性生长5例,单纯骨性破坏6例。冠状位上,骶骨受累面积在50%以下17例,超过50%15例。
1.4 临床症状
表现为臀部、骶尾部酸胀痛和持续性疼痛的28例,伴有会阴区麻木,大小便部分失禁的14例,伴有下肢放射痛、无力等表现的6例。查体:骶尾部肿块、叩压痛19例,肛门指诊表现为肛门括约肌力量减弱的11例,直肠后肿块17例。下肢神经损伤表现6例。
1.5 手术方式
1.5.1 单纯肿瘤摘除术(A术)。对良性肿瘤,行椎板切开,单纯肿瘤摘除术。共2例。
1.5.2 次全骶骨切除术(B术)。采用经腹和骶部联合入路,先取自由侧卧位,先行左下腹大麦氏切口,暴露后腹壁及盆腔,结扎单侧或双侧髂内动脉,暂时阻断腹主动脉,沿肿瘤包膜仔细分离盆腔器官和血管,使肿瘤前壁尽量完全显露并游离,填塞干纱布垫止血并使肿瘤与盆内重要组织分开。由尾骨向上,沿骶尾骨双侧及前面分离至肿瘤下缘与腹部切口填塞的纱布会师。肿瘤完全游离后在相应平面截断骶骨,连同肿瘤与骶骨一并切除。
1.5.3 全骶骨切除术(C术)。采用俯卧位,骶尾部工形切口,沿骶部切开分离附着于骶尾骨的肌肉和韧带,暴露骶骨后壁,由骶尾骨双侧及前面分离骶骨前方直肠,游离骶骨并由相应平面完全截除骶尾骨及骶神经丛。
1.5.4 骨盆环稳定性重建??(D术)。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骨粒植骨的方式来连接腰骶椎与骨盆,以恢复骨盆环的稳定性。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分析
本组32例无1例术中死亡。术后随访23例,时间最长13年,最短4个月,平均1.6年。所有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VAS评分减少30~70分,平均37.53分。骶神经损伤症状在术后3个月~1年时间内均得以恢复。排便困难、大便坠胀感是所有手术患者术后最大的并发症,占手术患者的95%以上。3例患者术后发生皮下血肿;3例脑脊液漏,多为早期手术者。1例骨髓瘤和3例转移癌患者死于术后转移(最短生存6个月,最长3年)。2例患者数后1年发生内固定断裂,经取出内固定,再次植骨融合术区,患者恢复正常下肢行走。16例能从事一般工作,2例全骶骨切除者尚能从事一般家务劳动。
2.2 不同疾病与手术方式、骶骨节段及疗效间的关系
不同疾病与手术方式(神经鞘瘤除外)、手术时间、疗效间无明显的相关性,但由于不同肿瘤自身血供的差异,术中出血量则不尽相同。
2.3 骶骨肿瘤体积、体表位置与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的关系
由于骶骨肿瘤向周围膨胀性生长,且与直肠等重要结构间存在一层疏松的组织间隙,粘连往往较少发生,骶骨后方覆盖一层臀部肌肉,且易于分离。因此,术中对骶骨的游离和切除较为容易,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标与骶骨肿瘤的大小和突起部位无明显的相关性。
3 讨论
骶骨属于软骨内化骨,在发育过程中,骶骨椎体及附件成分的骨化中心一般于5~6个月出现,3~6岁闭合。因此在骶骨部位各种干细胞及破骨细胞生长活跃,成为骨源性肿瘤的好发部位。同时骶骨作为脊柱的一部分,发育过程中包绕脊索,因此它也是脊索瘤及神经源性肿瘤的好发部位。而且骶骨血运丰富,在其周围形成丰富的血管网,因此也成为转移癌的好发部位。骶骨肿瘤种类繁多,目前常见的肿瘤可以分为两类:原发性和转移性。原发良性肿瘤以神经源性肿瘤、巨细胞瘤、神经根性囊肿、骨母细胞瘤等为主。
骶骨解剖结构为一个四面体的“倒金字塔”形的松质块,组成了骨盆环的后壁,并通过骶髂关节、骶骨耳状面形成脊柱的支撑体。骶管内骶神经丛(S1)除支配盆底肌肉外尚支配下肢部分肌肉,S2~5神经是括约肌功能的主要支配者。骶骨前方存在众多的重要结构,因此骶骨结构复杂,骶骨肿瘤不但存在局部骨质破坏,而且会造成骶神经损伤,形成下肢及大小便功能异常。同时会破坏骨盆环的稳定性,对脊柱、下肢的生物力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