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梅花画历史与技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梅花画历史与技法

中国梅花画历史与技法   摘要:在辨析“梅花与蜡梅”认识误区的基础上,系统地整理了从中国历史上的花鸟绘画兴起到梅画的自成一格的时序脉络,并对历朝历代的绘画品类、代表人物,及其沿革进程进行了研究分析,结合历来技法成因,点示出花卉精神与绘画技法的纽带关系,并有针对性地对当代梅画的革新和发展提出了现实要求。   关键词:中国画;艺术创作;技法;艺术作品;梅花;梅图;古代画史   中图分类号:J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11)05-0162-05   一、引言:从梅花与蜡梅谈起   说到梅花,这里有一个观念上的误区,梅花与蜡梅于很多人印象中是同一种花卉。其实不然。在植物学上的梅花与蜡梅是有区别的,只是在我国历史绘画中的梅花,很多时候将二者笼统地混为一谈。画论画谱中“蜡梅”、“寒梅”虽然时有出现,但更多情况都以单字“梅”以概之。因为蜡梅有“迎霜傲雪”的特点,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傲骨”精神的颂扬的对象,所以很多时候,往往画的是蜡梅,如《芥子园画谱》中《翎毛花卉画谱》的“仿钱选画”与“寒梅鸣禽”两幅,就是标准的蜡梅形象。但是又由于梅花受气候影响南北花期差异显著,而导致数量品种繁多、类型复杂,再加上梅花同样具有“报春使者”“俏不争春”的特性,而水墨画高度的抽象特色――如“画梅要不像,像则失之刻;要不到,到则失之描。不像之像有神不到之道有意”――使两者形态上的区别约略可以忽视,于是更多的时候,传统文人、画匠屡屡皆以“梅”笼而统之。本文就历史上的“梅”与“画”展开讨论,希望对梅花题材的中国绘画根脉的剖解,为现在和未来的梅画发展与革新提出建设性助益和有力论据。   二、源与流:花鸟画的兴起与梅画的诸家诸品   花鸟画从出现到真正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立画科之一,要比人物、山水绘画晚得多,到唐代中后期,花鸟画才渐露头角,但事实上,对于身边的花石草木的描摹早已有之,只是多以品物配饰的身份出现。比如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就已屡屡画有鸟兽花鱼;殷周时期,青铜纹饰的鸟兽变体与花草抽象……   可惜由于唐代以前???绘画手段尚不成熟,画山水尚且“山不容泛”,花鸟草木方面就更加物象不明。难于辨认,而直到唐代中后期,花鸟草木画才能够知其形物:“言花鸟画,则能发萌孵化,为后代培其元气”。梅花入画始于唐代,然多为翎毛杂花间之陪衬。有据可查的与梅花相关之花鸟绘画有:边鸾33幅作品中的《梅花鹊钨图》;于锡2幅作品中的《雪梅双雉图》;萧悦5幅作品中的《梅竹鹌鹑图》。其中“边鸾最善花鸟……所画百卉,极为鲜美,世称‘边陈’”。当然,除梅、竹外,此时颇受欢迎的还有牡丹、木笔、石榴、海棠等,鸟雀则以孔雀、鹁鸽、鸡、雉、鹧鸪、鹭鸶、白鹇、鹊鸽、鹊鹞为最喜画之,于是花鸟益彰、两相映衬,动静互补而成画。这些尚且仅仅是存于唐代卷轴的遗品,但已经可以表现出梅在花鸟画中的显著地位。无论是作为不成系统的配饰元素,还是作为门类的花鸟画,“梅花”从来都是仅次于“竹”之外的古代文人画匠所最爱表现的题材。   时至五代,国力由盛转衰,连年征伐导致兴亡只在顷刻之中,此时的绘画虽不如唐代百花灿烂,但是花鸟画的步伐却并未搁止:其中,梁朝习唐风,画风最似晚唐,相国于兢就极善画牡丹;后唐李夫人善竹;周有施磷,善画生竹;南唐重写雪竹寒林,以为雅俊,江南徐氏“没骨法”此时已成雏形,与蜀之黄氏“双勾法”成对峙之态;蜀僻国西,人则兼善花鸟,勾勒添彩浓艳富丽,此外更始设画院,为日后花鸟画自成一体奠定了学术基础;吴越王钱?善画墨竹,上行下效,花鸟因此发展甚丰。总体来说,五代是花鸟绘画的成型期,此时有藤昌佑、徐熙等开始以梅花为主题作画。现存五代的卷轴画中的花鸟画中,关于梅花的作品主要有:滕昌佑65幅花鸟作品中的《拒霜花鹅图》、《梅花鹅图》以及《梅花图》;徐熙的259幅作品中的《梅竹双禽图》、《雪梅宿禽图》和《雪梅会禽图》;唐希雅88幅作品中的《梅竹杂禽图》、《梅竹百劳图》、《梅竹五禽图》、《梅雀图》。其中,又以徐熙、滕昌佑为最上。徐熙“超脱野逸之气…‘宜乎为天下冠”,滕昌佑“写梅及鹅,尤为有名”……这些洋洋作品以山雨欲来之势,预示着宋代即来的花鸟画之大盛。   后蜀的画院到了宋代被代之为“翰林图画院”,这种网罗全国画家的国家行为,大大推动了宋代的绘画发展,后在徽宗赵佶的督建下,划时代地将“画学”单设,纳入科举,并画分六类: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由是,花鸟逐渐慢慢取得了与山水并行的独立画科地位。徽宗又任命米芾为书画院博士重修画院制度、健全门类组织,成为我国历史上宫廷绘画最为兴盛的时期。此时的花鸟画题材更加广阔,仅《宣和画谱》所载,宫廷就已收藏北宋花鸟画家30人的作品,花木杂绘多达200余种,而梅、竹题材甚至成为了以文人画家为主体的独立绘画学科,真正意义上的墨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