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锟夯实信息时代基石
高锟夯实信息时代基石
光纤之父高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笔者努力找出他在中关村乃至北京的足迹。作为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的客座(名誉)教授,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和北邮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倾注了他的心血,影响了实验室几代科技工作者的成长。
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方滨兴在第一时间向高锟发去了贺词:您在光导纤维和光纤通讯科学领域的开拓性贡献极大地推动了信息技术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和爱戴。您是全球信息通讯领域科技工作者的骄傲,您是全球华人的骄傲。
北京邮电大学名誉校长叶培大教授说,先生在光纤科学和技术方面的成就拉开了光通讯大发展的序幕,推动了当今现代化信息社会之形成,惠及了整个人类,今获此殊荣,实可喜可贺,乃众望所归也。
“光流动在细小如线的玻璃丝中,它携带着各种信息数据传递每一个方向,文本、音乐、图片和视频因此能在瞬间传遍全球。”就在奖项公布那一刻,高锟获诺奖的消息“全球同步”传播世界。之所以在今天成为可能,也正好和他的发明分不开,那就是“光导纤维”。
在颁奖词中,评委这样描述他的成就―― “1966年,高锟的一项发现实现了光纤应用的突破。他精心计算如何通过光导纤维远距离传输光。用纯度极高的玻璃纤维在超过100公里的距离以上将传输光信号变成可能,而在上世纪60年代,普通的纤维只能传输光信号20米远。”
孩子式自由
如今居住在美国硅谷,拥有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的高锟,在很多人眼中却是一位具有中国情结的传统学者。自1933年出生至小学时光,高锟是在上海当时的法租界度过的,15岁那年随家人移居香港。之后他考入香港大学,由于当时港大还没有电机工程系,他只好远赴英国进修,并在毕业后进入英国ITT公司做工程师。
童年的高锟沉迷化学,家里还有个实验室,他自己做过灭火筒、焰火、烟花和晒相纸,最危险的一次当属自制“土炸弹”:他发现易燃物红磷与氧化剂氯酸钾二者混合后经摩擦就会爆炸,就把这两种化合物像包饺子般塞进湿润泥球里,待风干后,果然一掷出当即爆炸!尽管被斥为顽皮且现在看来非常危险,高锟还是认为,这是很好的自发性的体现,而这种“孩子式自由”关系到了他日后的成就。
后来的高锟弃化学而钻研上了无线电,年纪甚小就组装成了一部有五六个真空管的收音机。再到后来,1957年,高锟读博士时进入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在其英国子公司标准电话与电缆有限公司任工程师。1960年,他进入ITT设于英国的欧洲中央研究机构标准电信实验有限公司,在那里工作了10年,其职位从研究科学家升至研究经理。正是在这段时期,他成为光纤通讯领域的先驱。
1964年,他提出在电话网络中以光代替电流,以玻璃纤维代替导线。1966年,高锟发表了一篇题为《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的论文,开创性地提出光导纤维在通信上应用的基本原理,描述了长程及高信息量光通信所需绝缘性纤维的结构和材料特性。简单地说,只要解决好玻璃纯度和成分等问题,就能够利用玻璃制作光学纤维,从而高效传输信息。高锟在电磁波导、陶瓷科学(包括光纤制造)方面获28项专利。
梦想的坚持
关于1966年高锟发表的用玻璃纤维代替铜导线作为信息传播媒介的理论,当时大多数的材料科学家都不支持这样的理论,就连权威的美国贝尔实验室也认为这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一设想提出之后,有人称之为匪夷所思,也有人对此大加褒扬。但高锟的行为及思想仍保持着孩童时的出人意表,对于自己的科学信念又极为坚定,誓要改变人类的通讯模式。如果不是高锟坚持研究下去的话,那么现代光通讯的历史以及互联网的发展都有可能被重新改写。
高锟在2002年接受杨澜采访时说,那个时候用玻璃来做导体是一个梦想的计划,因为大家都不知道玻璃的透明度,玻璃是透明,但还是不完全透明,我们的要求是很精准的,精度是很高的。因为假使一个讯号在一公里之外就看不见了,那是没什么用的。一公里是很深的,大西洋最深的地方也就是几公里的深度。所以在大西洋或者太平洋,你可以一直看到水底或者洋底,那是非常高的透明度,这可能是不能够达到的,但从理论上看应该没什么阻碍,是能做得成功的。开始的时候我那一队只有五六个人在做,大家的想法都是,这是一个很有理想的计划。
为寻找“没有杂质的玻璃”,高锟费尽周折,去了许多玻璃工厂,到过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及日本、德国,跟人们讨论玻璃的制法。后来,他发明了石英玻璃,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根高纯光导纤维,将玻璃内会吸收激光的杂质抽除,从此光可传送万里,使科学界大为震惊。
“这个报告最好的一件事情是很彻底地分析用玻璃来做导体这个领域的发展前途。在发表的时候,我觉得我们的分析做得非常准确。到后来,可以说百分之一百都是对的,所以这个我自己觉得很自豪。做好了之后第二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