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绪论先秦.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绪论先秦

古 代 文 论 文学院 郭前孔 绪 论 一、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对象与学科属性 一是对文学的批评—— “批评”;二是对文学批评的批评——“理论”。即 “对文学的认识”,包括不自觉的认识和自觉的认识。 二、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方法、研究现状 研究方法:熟读原典;文学史的基础;多思考。 研究现状:从古代到近现代,古代文论的研究发生了巨大变化。王国维《人间词话》代表研究方法的转向;后来西学进一步东渐,古代文论研究的传统话语权渐渐丧失。如今,古代文论是否需要现代性转换以及如何转换,成为研究界要解决的头号问题。 三、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概况和特色 1、发展概况 先秦两汉(萌芽);魏晋南北朝(奠定);隋唐五代(拓展);宋金元(定型);明清(繁荣)。 2、特色 (1)缺乏分析、演绎的具体性,注重整体观照、感悟、评点 (2)除泛言文学的社会、道德功能外,都是以美学的考虑为中心 第一编 先秦两汉文论 总论: 文学尚未独立,文论处于萌芽、起步状态。 奠定了儒、道思想为主体的模态。 第一章 “诗言志”与先秦儒家的文学思想 一、文学观念的萌芽与“诗言志”的提出 1、最早的“文”的概念。 《说文解字》:“文,错画也,象交文。” 《易·系辞》:“物相杂,故曰文。”泛指人身、自然界、器物上的条纹错彩,后来拓展到政治礼仪、典章制度、文化艺术、人的服饰语言和社会行为 。 先秦时期的“文”包括了博学与文章的意思。 “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小雅·巷伯》) 2、“诗言志”的提出。 美刺与言志 观风与观志 语见《尚书·舜典》。“志”的内容,赵岐解释为“心所念虑”,孔颖达解释为“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就是说,“诗言志”,应当是指诗乃是人的思想、意愿、情感的表现,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呈现。但先秦时期人们往往把“志”单纯理解为是政治上的理想抱负。 3、三不朽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穆叔如晋。 范宣子逆之,问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 穆叔曰:“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其是之谓乎?豹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二、孔子的文学思想 孔子哲学重视实践理性,也带有一定的民本思想。 以“仁”为内容,以“礼”为形式,孔子建立了他的系统的伦理道德观念。 《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最可靠、最基本的文献。 1、文艺与道德修养的关系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 “不学诗,无以言。”(《季氏》) “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阳货》) 《诗》与《乐》是接受道德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 2、文艺与政治、外交活动的关系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以奚以为?”(《子路》) 这在当时有其现实依据。今天看来,这是文艺社会作用的一部分。 3、文学批评的标准:“思无邪”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 孔子的“思无邪”是对“仁”的精神、人的价值的肯定,从审美角度看,是提倡“中和”之美。如评价《关雎》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 4、文学的社会作用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兴”,即审美、感化的作用。 “观”指文学作品的认识作用,“观风俗之盛衰”。 “群”指团结、交流的社会作用。 “怨”指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 5、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辞达而已矣。”(《卫灵公》)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引)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要求人既具备“礼”的外在纹饰,又具备“仁”的内在精神。引申为论文学作品的形式与内容。 三、孟子的文学思想 1、“与民同乐” (王)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 (孟子)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今之樂由古之樂也。” 曰:“可得聞與?” 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曰:“不若與人。” 曰:“與少樂樂,與衆樂樂,孰樂?” 曰:“不若與衆。” “臣請為王言樂。今王鼓樂於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之音,舉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 今王田獵於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此無他,不與民同樂也。 今王鼓樂於此,百姓聞王鐘鼔之聲、管籥之音,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今王田獵於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