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docVIP

问题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问题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

问题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   摘 要:通过对课例“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分析,给出了问题教学策略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上的一个实践过程、理论思索,为今后同类型教学提高有效性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例。   关键词:问题 策略 有效性      一、引言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问题教学策略模式从问题出发,将“问题”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中心,将课本知识分门别类、按层次归纳成有系统的“问题”,既重视教师诱导、点拨、示范的“导”的过程,更注重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学”的过程。它以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为桥梁,将教师与学生置于平等的地位,通过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解决原有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带着问题意识和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实现自主探究的目的。在目前普遍注意教学有效性的背景下,这是一种采用较多的教学策略。   二、教学实录   前不久,我被安排了一堂公开课“等比数列前n项和(第1节)”。我采用的教学策略就是“问题教学策略”。   我校是普通高级中学,针对学生实际,备课要点是:   知识与技能:   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认识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运用它解决求和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方法――“错位相消法”提高认识、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要求:   1.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运用它解决求和问题。   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与联想,理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推导方法,能识记相关公式。   3.体会“错位相消法”思想,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多媒体   教学重点:   错位相消法推导公式,公式的识别理解与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   把握错位相消法的思想   教学流程:(问题教学策略)   当时我校正要月考,且离期末考试还有40天,于是我给出了如下问题:   超级富豪陈老师准备奖励本次数学月考得100分的同学。   方案1:成绩出来后第二天就给该同学10万。   ???案2:第一天给1分钱,第二天给2分钱,第三天给4分钱,第四天给8分钱,依此类推,每天给的钱都是前一天的2倍,直到期末考试(40天)。   如果你得了100分,你会选择哪种奖励方式,为什么?   问题出来后,学生反响强烈,一个个摩拳擦掌,议论纷纷。部分对指数型爆炸性增长还有较深意识的(他们已学过指数函数)或预习过教材的(教材有达依尔的故事),选方案2;除了少数迟疑的,其他的基本选方案1。2分钟后,我让学生告诉我答案并简述理由,结果是大多数学生选方案1。主要理由是:方案1有400万,方案2增长未必有这么快。我观察到了出现此结论的原因,主要的当然是他们不知道“S40=1+2+22+238+239”这个和怎么算,另外也是因为部分学生对239这个最大项究竟是多少分钱已没有概念。有少数同学在用计算器算,通过求238,239的值(约为274877909元,549755813元,这是学生计算器能显示的结果)给出了选方案2的正确选择。   分析学生选方案1的理由,因为回避了问题本质,以臆想代替证明,缺乏说服力,自然是让人不满意的。选方案2的方法很不错,但同学们还是希望能完美解决,因此学生的兴趣点很快转到了如何求上来。   课堂中,我通过Powerpoint首先分析了S40及2S40=2+22+…+238+239+240的结构,并回顾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表述形式,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应该用a1,q,n等几个基本量来表示S40。   通过引导,学生较好地利用“错位相消法”求出了结果S40=240-1约为109.95亿,并较顺利地推出了等比数列前n项求和公式。   这时,我给出了第二个问题(组):   1.选择哪个公式求下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较为恰当?   (1)a1=3,q=2,n=6   (2)a1=2.4,q=-1.5,an=0.5   2.数列{an}成等比数列,(1)若a1=-1.5,a4=96则S4= 。   (2)在等比数列{an}中,Sn表示前n项和,若a3=2s2+1,a4=2S3+1,求公比q。   3.求和:(1)1+a+a2+a3++an=   (2)1+a+a3+a5+…+a99=   这组题是求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基本问题,表面看这不需要很强的数学能力,只是套套公式的问题,但他们对认识公式结构、功能是不可缺少的。所以解决这些问题,是本课的基本要求和重点内容。   这些问题采用了提问,学生演示,学生讨论完成再展示其结果等方法,加以解决。   教材上对公式认识的题到此是结束了,但是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