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隐逸诗语言艺术审美特征
隐逸诗语言艺术审美特征
中国隐逸文化源远流长。孔子讲“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庄子讲“无为有国者所羁”,说的就是隐逸。我们也可以说,自从有了诗歌,有了会写诗的士人,便也同时有了隐逸诗了。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卫风?考?》和《陈风?衡门》就被许多学者认为是赞美隐士和歌唱隐逸情趣的。孔子之后,受“不学诗无以言”的教诲,诗歌开始滥觞,不满政治现实的隐士所写的隐逸诗也大量涌现,成了中国诗歌艺术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历代的专论却不多见。即便在讲隐逸文化时提到隐逸诗,也多是一笔带过。并且在价值取向上,许多学者往往对按儒家思想要求,隐居后放言直陈社会黑暗的隐士大加赞扬,而对隐居后沉湎于山水田园之中,对社会现实“万事不关心”的隐士往往有不少贬损之词,认为后者“对现实社会、现实存在没有任何触动”,是“有些无趣”的。但是,如果从艺术的、美学的角度来考察隐逸诗,我们却实在不敢苟同这样的观点。无论是痛斥黑暗现实的雷霆之声,还是“万事不关心”的寂寞情怀,不管它们在社会功利价值上有些什么差别,但在艺术价值、美学价值上都是平等的,都是中国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为中国文学艺术中的无价瑰宝,永远闪耀着“美”的光芒。本文就试图从语言表达艺术的角度,对隐逸诗的审美特征作一个简略的分析。
一、隐逸诗的语言表达充满着自由的张力
中国古代没有“自由”这个词汇,但人格的独立和不受羁束的“任情任性”却一直是广大隐士追求的目标。自从远古的许由推辞了尧帝把天下禅让给他的美意后,人格独立和自由便罩上了神圣的光环。在“自由”面前,一切功名富贵包括天子的权势都成了一钱不值的肮脏东西。考察历代隐逸诗,我们不得不为诗人语言的直率、自由所倾倒。嵇康在他的诗中描绘了“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的境界,表达自己“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自由理想。陶渊明说自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认为出仕做官是“误入尘网中”,是“深愧平生之志”的违背自由意愿的行为,辞官归隐才是“复得返自然”???正途。在陶渊明的大量诗作中,都表达了这种对人格独立和自由的追求与向往,使得他的隐逸诗在浓浓的田园风味中透露出一种任情任性的自由之美。到了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更是以无比豪迈的气度唱出了对自由的向往和赞美。面对专制皇权的约束,他竟敢“天子呼来不上船”,直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面对名利的诱惑,他轻蔑地说:“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面对人生的种种烦恼和失意,他更是洒脱地吟唱,“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李白用他那“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的非凡气度,表达出了对人格自由的强烈渴望、热情梦想和执著追求,把隐逸诗语言的自由之美发挥到了极致。其他的隐逸诗人如与李白同时代的“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的孟浩然,以及唐以后历代的隐士,在其诗作中都不难找到表达自由之情的妙词佳句。
二、隐逸诗的语言表达独具空灵与虚静之美
隐逸是对自由、正义的追求和维护,这是从隐逸行为的精神本质上而言的。而从隐逸诗的艺术风格上看,由于绝大多数人士都选择田园、山林作为归隐之地,隐逸诗也多是通过对田园、山水的描绘来“以景言志”,故而隐逸诗在艺术风格上呈现出了明显的“空灵虚静”的审美特征。胡应麟在《诗薮》中说:“有以高闲、旷逸、清远、玄妙为宗者,六朝则陶(渊明),唐则王(维)、孟(浩然)、韦(应物)。”这段评语,精练地点明了隐逸诗语言艺术空灵虚静的审美特征。限于篇幅,在此仅举陶渊明、王维隐逸诗中的只言片语作一个简略的分析。
陶渊明有诗云: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其五)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我足。(《归田园居》其五)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归田园居》其一)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归去来兮辞》)
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时复墟里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归田园居》)
在这些诗句中,陶渊明用简淡、真淳的语言,表现出了归隐田园之后恬静安然的心境。不过是一条山涧,一个村落,几缕炊烟,几瓣菊花,几声狗吠,抑或是饮酒、耕作、赋诗等日常行为,在陶渊明的笔下,却变得那么清纯、那么美丽、那么富于哲理情趣。在恬静、淡远的田园中,诗人找到了安顿灵魂的绝好去处,暂时忘却了尘世的种种烦恼和愤慨,显得闲适安然,晏如也,自娱也,酣觞赋诗也。正是这些超凡脱俗的诗篇,使陶渊明赢得了“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美誉,其诗风影响深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个人开通天然气委托书范本 .pdf VIP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小学体育与健康二年级(全一册)教学设计(附教材目录).docx
- MG-WD系列采煤机说明书.doc
- 2025年河南省高考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学堂在线网课《生活英语读写》课后作业单元考核答案.docx VIP
- 2025年第4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学生版+解析版) .pdf VIP
- 安全牛:API安全技术应用指南(2024版).pdf VIP
- 2024年浙江省中考统考科学试卷试题真题(含答案解析).pdf VIP
- 《吴门验方》学习笔记.docx VIP
- 新目标大学英语-《综合教学教程》第四册(WELearn答案解析).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