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现在与未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现在与未来

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现在与未来   中国引入了生态博物馆概念之后,开辟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展示的新模式,并逐渐辐射到以特定社区为空间载体的“族群”文化保护中。事实上,生态博物馆在各地的建设,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总的方针是;兼顾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将文化遗产置于该地区整体生态环境之中,将“文化遗产”置于人类生存、发展的动态过程,兼顾生态环境的保育,赋予“文化遗产”动态的、鲜活的生命。   在生态博物馆的要素中,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信息资料中心(传承认知中心):对生态博物馆整体内容作概括性的说明与解释,用以存放与该文化领域相关的信息资料,保持对外联系与信息交流,是生态博物馆的“心脏”所在,同时兼顾认知的功能;二是作为文化载体的居民,他们必须是居住在该地区,创造并享有该文化的主人,并保证将文化进行世代传承;三是生态环境,在人类改造自然的时间、空间作用下,文化孕育而生,文化繁衍、变迁的空间也是衡量文化的重要因素。概而言之,生态博物馆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文化寓于山水之间、劳作之间,观众在生态博物馆中,体会到的是一种“参与观察”式的文化体验。   龙胜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西北部,世居民族包括苗、瑶、侗、壮、汉等五个民族,现今县内居住民族十余种。这里生态环境宜人,自然景色优美,素有“万山环峙,五水分流”之说。龙脊位于龙胜和平乡,距县城22公里,因山脉如龙的背脊而得名,左邻桑江,右接梯田。梯田是壮族和瑶族的祖先世代开凿而形成,以其雄伟壮丽在国内外享有美誉,不但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也是自然美景与人工景观相得益彰的杰出成果。   2010年11月,龙胜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正式对外开馆,揭牌仪式在信息资料中心前的广场上举行。这一天对于寨中老小来说,是不亚于过年的喜庆节日,村民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举寨欢迎来访宾客,每一个人都是博物馆的主人,笔者有幸参与其中,至今难忘。   龙胜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的信息资料中心,设置在具有独特壮族风格的吊脚楼中,旁边是已经不再使用的本地小学,???息中心和小学共享一个小型的广场,占地面积289平方米,建筑面积601平方米,展出文物标本200多件。据了解,这座房子是一位村民的房屋,无偿提供给村委会进行博物馆建设。在当地村民眼中,为当地唯一一座博物馆提供房屋,是一件光荣而又值得自豪的事情。   信息资料中心的常设展览为“龙脊神韵,壮家风情”,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龙脊壮寨”,展出各式各样的生产工具,诉说壮族作为山地民族的民族文化特点,服饰和各种器具展示龙脊壮族民风民俗和独特的智慧;第二部分“龙脊神韵”,用图片、实物等形式,展示龙脊梯田的壮美,体现壮族人民的劳动与创造;第三部分“壮家风情”,通过实物、场景复原等展示壮族节日风俗、宗教风俗、婚丧嫁娶仪式风俗;第四部分“发展之路”,回首龙脊近年来在人民生活建设上的各种成就,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展览涵盖内容丰富全面且饶有趣味。   与广西南部壮族尚黑不同,白衣壮以“尚白”而得名。龙脊壮族在社会生产、民俗庆典、历史发展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形成了与众不同的特色村寨文化。在生态博物馆建立以前,各种文化元素散落在村寨之中,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调查与整理,生态博物馆的建立,为龙脊文化发掘和整合提供了平台,并以此为工具,将龙脊特色文化展现出来,经过村民、村委会和文化遗产工作者的发掘和整理,龙脊壮族文化鲜活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龙脊壮寨拥有广西乃至全国保存最完整、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壮族干栏式吊脚木楼建筑群,其中有5处木楼已经有超过100年以上的历史,最老的木楼已有250年的历史,古老而富有神韵。吊脚楼样式古朴自然,形制分为两层,一层圈养牲畜,二层住人,阁楼用作储藏,结构合理,功能完整。在建筑方式上,选取优质杉木,不用一钉一卯。龙脊村民按姓氏而居,吊脚楼分布在梯田中间,坐落在“龙腰”之中,从山顶俯瞰龙脊村,一排排的吊脚楼层层叠叠,上下相连,十分壮观。寨中古石碑、凉亭、寺庙、房屋等各景观相结合,寨与寨之间石板相连接,吊脚木楼与石板路节节相连,与梯田相映衬,错落有致,相联有序,构成一幅完美的和谐景观。   除了传统民居,风雨桥也是壮寨的特色建筑景观,独特的形制也体现了村民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神信仰,龙脊壮寨风雨桥上著名的石刻“三鱼共首”含有廖、候、潘三姓的和谐团结之意,更深一层的寓意是壮、瑶、侗三族的和谐团结,而其最深层的寓意则是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思想的体现,包含着天、地、人和谐的宇宙观。 龙脊石料丰富,石材的加工技艺突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壮族石文化。古壮寨的石板路与石板桥是龙脊人民勤劳与智慧的象征,许多石板桥上都刻画着莲花、宝剑、太极、八卦等道教符号,最具有代表性和最为珍贵的是村公所门前的风雨桥上刻的“三鱼共首图”。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