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散失民间古老地图.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海经》散失民间古老地图

《山海经》散失民间古老地图   我敬佩后来重新出现的实地测量者,他们无视中国皇帝按图定疆土的“吻合”而重新探索。      我听说庄子天马行空地狂言,是为了避免自己成为经典,使读者读了他的文字之后,意识到语言这媒介的可疑,放下书,不再相信他。   庄子对语言无情地反省:“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然后)得意而忘言”―那能无限发挥的其实是醉酒时随口说的话;而所谓真相只是被无限重复的道听途说;能流传的只不过是用形象来寄托的虚构故事。一切都只是语言的效果。   庄子蔑视常识外的故事,视古老神话如随口编造的寓言。庄子与惠施辩论,既承认惠施用语言造出的“鸡三足”,“龟长于蛇”逻辑成立,又认为是无意义的言辞。他从不会在旅行中考察这些东西的真实性。   “鸡三足”让人想起《山海经》中的意象―精卫填海这类合乎感情的故事反而极少出现(屈原一个人就将它们重讲了个遍,并加入自己),多是一山有一个有肢体数量奇特的动物。这些意象对五感毫无触动,似乎是生造的。   历代的人对探索本书倒也乐此不疲。首先是续写者―还是那些敢于修改经典的人,尤其是继承了孔子的汉朝儒家。续写也正是中国古书的特点,没有印刷术去固定原 本,便可篡改增补,并自由解释―每个人对本书的解释并非混淆真相(因为从没有过公认的真相),而是使他人的解释显得毫无意义―其中也包括地理学印证,但都 不能完全自圆其说。中国古代探险家很少实践,相比之下,西方人倒敢于在大航海时代按假说旅行。   按假说旅行,重要性不在能意外发现美洲,而在于确实发现了许多意料中的地方。   汉武帝那次旅行却截然不同。那次国内地理考察毁灭性地破坏了《山海经》研究的现场,对后代人认识它造成了巨大的障碍,使我们丧失了许多田野考察的机会。   大考察的前半部的实地求证充满沮丧,找不着昆仑山,后半部却充满了皇帝征服的满足―皇帝停止了寻找,开始按照《山海经》命名山川河流,甚至命名了一些动植物。   他修改现实山河的名字―甚至在未找到吻合处方圆几百里之内,生硬寻找替代物,包括现在叫做昆仑山的山脉,也许并不是昆仑山―这对现实的改写,使???神话从此 在现实面前永无错误可言―汉武帝像现在的旅游局一样,使考古变成了空对空生造旅游点,循环相训。真相成了经典和权力的牺牲品。矛盾的是,汉帝国一面按《山 海经》命名现实,一面却又仍然视其为神话。   汉以前集中产生了中国的经典,汉又是一个急于霸占释经权的时代,他混淆了后人的视听。董仲舒领导的今文经学(汉朝也有古文经学,专事训诂,不脱离原文字 义,让古人意思明了,恢复历史文本的文献感。但在那急功近利标榜自我的时代并非主流),一面承认诗无达诂,不求诗经本义,一面按儒家框架误读各种经典,包 括五行学说―这一点继承了孔子。他们甚至冒充古代之人写伪经,这更污染了历史事实,并使中国古代社会在书本中呈现为一个早熟的民族。这是民族后代的虚荣, 使我几乎无法想象天生文明的中国人穿兽皮的样子。   因此我敬佩后来重新出现的实地测量者,他们无视中国皇帝按图定疆土的“吻合”而重新探索,包括美国女学者亨丽埃特#8226;墨茨,她试图证明《东山经》是北美大 陆,奥德赛曾到过北大西洋,试图证明亚特兰提斯就是北美大陆东部,后者因柏拉图的说法太过坚定而遭否定,前两种说法却因没有办法证伪而得以自存,尤其是中 国人的足迹―在北美,一段段地依《东山经》所记的山系走向、河流流向、山间的距离考察,查出美国中部和西部的落基山脉,内华达山脉,喀斯喀特山脉,海岸山 脉,与《东山经》记载的四条山系完全吻合……   另一本是扶永发先生的《神州的发现》,他是一名倔强的新中国地图测量员,曾实地考察滇西,发现这缩微的局部与《山海经》的全局吻合。扶永发的研究异常微 观,小到一个村里的台地和渔塘。比如雷泽,就是我去过的宾川县的一个小池塘;而即翼之泽,竟是我采访过的祥云农民诗人吴奎南先生大跃进时期劳动过并曾追逐 爱情与性的湖泊,这一切都看来极为亲切,竟使我再读《山海经》有了故乡的幻觉,可我又怀疑这些小地标的历史是否足够久远;《山海经》中许多山被对应为祭祀 台地以及非常小的山坡(这样小的地貌,又靠近居民区,根本无从考证历史上发生过怎样的改变),《大荒》中的海被确认为洱海―因它曾是方的;古昆仑被确认为 横断山,而“冬夏有雪”的姑灌则被确定为玉龙雪山。   当然这样的探索还是在彼此消解,某一猜想一旦被接受,会残忍剥夺他人的学术生命(所以最好不要得势)……我不知该相信谁,然后开始怀疑是语言的模糊,可大 自然本身难道不正与语言一样模糊―现实里的土地并不是平坦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微观的起伏,因此要有山就能看见山,要有水就能找到水。关键是不知本书按 什么比例写成,神话到底如何镶嵌在现实里……比例的模糊使一切惊喜的发现永远无法证实。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