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拖欠农民工工资入罪思考.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拖欠农民工工资入罪思考

关于拖欠农民工工资入罪思考   摘要: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我国虽然在民事法、劳动法等法律中对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给予了保护,但这些法律仍然存在一些缺陷。鉴于目前由于拖欠农民工工资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应当在完善相关立法的同时,增加对欠薪行为的刑事处罚,以有效的保护农民工的权益。   关键词:农民工;欠薪;刑事处罚      一、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状   在我国,拖欠农民工工资不是在个别企业中存在,而是极为普遍的现象。据统计,2002年全国民工被拖欠的工资为400亿元,2003年为1000亿元,被拖欠工资的民工比例高达72.2%,有的企业欠民工工资竟达10年。2004年虽然各级政府一再承诺不再发生“新的拖欠”,但是不能按期支付农民工工资的现象仍时有发生。2005年全国9400万民工累计被拖欠的工资高达1000亿,人均1000余元。另一项统计显示,北京市劳动争议案件中,因工资而发生的争议占40%;2004年1月到11月深圳检查出的企业拖欠、克扣的职工工资总数已经达到2.6亿元之多,而被拖欠的职工主要是农民工。2006年全国拖欠民工工资再次达到1000亿,其中建筑企业拖欠工资的比例高达72.2%,仅有6%的民工能按月领取工资,令人触目惊心。      二、现行法律制度保护农民工薪酬权益存在的缺陷   (一)民事实体法保护农民工工资权益的缺陷   民事法律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强调形式上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平等,但在某些方面却忽视了实质上的平等,农民工作为劳动关系中的被雇佣者,在占有社会资源上同作为雇主的企业主比较处于一种绝对的弱势。这种实质上占有资源的不对等,在以形式平等主义为特征的民事法律关系中,导致农民工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在工资被拖欠后,不能完全依靠民事法律实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很多情况下只能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二)劳动法等实体法的规定不健全,对农民工薪酬权益保护不力   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前者包括进城务工的农民,后者包括各类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用工单位。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是以劳动行为为其依据的,只要其施行了劳动法中的劳动行为都应当由《劳动法》来调整。这些规定虽然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是农民工特殊的双重身份导致的与其他职工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的状况,使这些规定在适用上的针对性较弱。另外,《劳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了用人单位的责任:用人单位有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但在现实中,因为农民工是弱势群体,工资拖欠的追偿只要求对拖欠额度的补发,而拖欠的利息和追偿的成本却得不到补偿,这在某种程度上无异于鼓励拖欠。另外,由于对经济补偿的范围和标准没有作出明确规定,而且赔偿金也只是选择适用,并非当然适用,因此在实践中很少有责令支付赔偿金的现象,从而使得该规定形同虚设。   (三)诉讼法和劳动仲裁制度没有为农民工提供必要的支持   根据现行的法律规定,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包括劳动仲裁和法律诉讼两大程序,根据相关的司法解释,劳动仲裁是法律诉讼的前置程序,而法律诉讼又包括两审终审的程序。在现实中,这类案件的必要程序要全部走完一般需要1~2年,有的案件终结时用人单位已不复存在或无从查找相关责任人,造成了执行难的状况。此外,不论是劳动仲裁程序还是司法审理程序,都是根据相应的证据确认双方存在的事实,据此依据法律作出裁决或判决。但现实生活中农民工往往无法举证证明双方劳动关系的存在、双方确定的工资标准。这样的结果往往对农民工不利,要么败诉,要么以最低工资标准确认工资额。      三、拖欠农民工工资入罪的必要性   近年来,有关人士和部门已经提出相关建议,增加对欠薪行为的刑事处罚。但是在理论界,对于欠薪行为是否应追究刑事责任,学者的认识尚不完全一致。一些学者认为,在市场环境下,“恶意拖欠工资行为不只是单纯违背了双方的‘共同意志’,而是违背了社会的共同意志时,其行为已经超出了契约的范围”,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与诈骗罪或者合同诈骗罪相比,危害性有过之无不及”,为了有力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益,建议我国刑法增设恶意拖欠工资罪。另一些观点认为,拖欠工资行为只是民法上的违约行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我们很难将纯粹的拖欠行为认定为社会危害性严重的行为,对拖欠工资行为增设新罪、发动刑罚,在司法上可操作性不高,不能达到立法者的目的,因此应通过其他多种社会治理手段加以治理。   笔者认为,在现阶段拖欠农民工工资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给予刑事处罚有其必要性。   1.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