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经常性项目申请书--通用版 羚牛.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海科技馆项目申请书 (2012版) 项目名称: 科普纪录片《金毛羚牛》 项目类型:□更新改造类 □临展类 □科普活动类 □研发类 □其他类 起止年月: 2015 年 4 月 至 2016 年 7 月 项目负责人: 杨帆 所在部门: 科学影视中心 项目联系人: 杨帆 联系电话: 7619 申请日期: 2014年 11 月 1 日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简述项目建设背景/现状与需求/建设理由和必要性分析) 动物题材的纪录片也一直是观众最喜爱的纪录片类型之一,与之并存的是拍摄难度高、制作周期长等客观原因。上海科技馆之前创作完成的“中国珍稀物种”系列纪录片——《中国大鲵》、《扬子鳄》、《震旦鸦雀》、《岩羊》、《松江鲈》,已经分别在央视纪录频道和上海纪实频道播映,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应和传播效应。从上述两台的收视表现来看,科技馆的“中国珍稀物种”系列纪录片超过同期其他纪录片,显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稳步推动我馆“中国珍稀物种”纪录片的拍摄工作的进行,将有助于增进其规模效应的显现。 羚牛属高山林型有蹄类珍稀动物,其种群数量愈来愈少,已经到了濒于绝灭的边缘,被我国政府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国际自然与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红皮书也将其列为稀有(Rare)级。羚牛仅分布在我国的陕西、四川、云南、甘肃和西藏以及与中国接壤的不丹、缅甸、尼泊尔、印度边缘地带。“秦岭羚牛”,是羚牛中独具特色的一个种群,是中国的特有亚种,主要分布在秦岭山脉和与其毗连的地区,栖息在海拔2000~3000米高山密林之中。 目前,关于影像资料 项目实施内容(项目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实施具体方案/运用的方法和路径) 1. 项目简介 项目将选择在位于秦岭山脉中段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北部的光头山(海拔2904米)作为影片的拍摄地那里地处秦岭腹地,有着茂密的原始森林,秀丽陡峭的山峰与幽深的山谷,山上水源充足,气候温湿。为羚牛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丰富的食物来源,成为羚牛繁衍的乐土。由于山高林深,举步艰难,人迹罕至,形成了羚牛难得的庇护场所。 项目拟采用隐蔽拍摄的方案。摄制组将在光头山上寻找到羚牛出没的地方,搭建几处隐蔽的摄影棚摄制组人员与科研人员全部穿着与植被相同的迷彩服装,潜入到属于羚牛的领地,通过镜头语言将野生动物在大自然中的美好时光分享给观众。 2. 拍摄大纲 每当春天来临,秦岭光头山巅仍然冰雪覆盖着,而海拔较低的中山地带却显露出春的生机,树木已吐露出嫩芽。羚牛群开始向山下迁移,一来可以寻觅刚刚长出的青草和枝芽;二来怀有身孕的母牛,已经临近分娩,需要选择隐蔽、安全、温暖、向阳的地方,准备生下小羚牛。根据羚牛这种行为,我们搭建隐蔽棚,耐心地等候着羚牛群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拍摄羚牛的繁殖镜头。 在秦岭深山居住的人们把羚牛称为“白羊”、“金毛扭角羚”、“灰色羊”等。这些民间俗称形象地勾划出羚牛是一种外观漂亮的动物,其体型酷似羊类,吻鼻隆起,下颌长须,尾巴短小,远远望去恰似一群群“白羊”。但是,羚牛的体型比家羊大得多,秦岭羚牛的体长一般在1.8米至2米左右。羚牛和其它有蹄动物一样,过着群居生活,居群大小不等,少则五六头,多则几十头,每群羚牛由成体、亚成体及幼体组成。一群几十头的羚牛在山林之中穿行,蹄声作响,不时踏翻活动的岩石,滑落的石头发出的响声与庞大身体冲撞干枯树木的声音,不时在山谷回荡,其气势非常宏大。 每年2-3月是羚牛产仔的高峰期。对于以快速奔跑来躲避被捕食风险的有蹄类动物来说,产仔过程中母牛的奔跑能力降低,因此容易受到捕食动物攻击。虽然成年羚牛的体型较大,并具有一定的防御能力,但是它们在遇到威胁时采用的防御策略还是以尽快逃跑为主(曾治高、宋延龄,1998)。因此,选择安全的产仔地对羚牛母仔的平安至关重要。 我们将跟踪拍摄羚牛分娩的过程(目前没有影像记录)和刚刚出生小羚牛。羚牛的产仔地一般位于海拔2200m-2400m的针阔叶混交林下的竹林中。产仔地大多位于阳坡,都有一块面积约5平米相对比较平坦的平台。 小羚牛的毛色棕褐,背部有一条黑色脊线,与它的父母大不相同,体重大约10公斤左右。成年母牛每年生一胎,每胎产一头小牛。严酷的环境迫使出生不久的小羚牛就会站立行走,很快成为群体的一员,紧紧跟随着母亲,穿行在山野密林之中。但是,由于羚牛幼仔的活动能力有限,有可能会在羚牛群受到惊动逃离时与母亲失散。失散后的羚牛幼仔危险随时有可能发生,如果出现了类似的拍摄机会,我们会对失散的小羚牛进行跟踪拍摄。 五六月的秦岭光头山,气温回暖,鲜花锦簇,各种杜鹃花竞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