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章泻下药2
* 第十章 泻下药 第一节【概述】 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性能功效 本类药物主要作用是泻下通便或清热泻火或逐水退肿。 第1页/共26页 * 第十章 泻下药 第一节【概述】 根据本类药物作用的特点及使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攻下药、润下药及峻下逐水药三类。 其中攻下药和峻下逐水药泻下作用峻猛,尤以后者为甚;润下药能润滑肠道,作用缓和。 第2页/共26页 * 第十章 泻下药 第一节【概述】 使用注意 1.攻下药、峻下逐水药作用峻猛,或具有毒性,易伤正气及脾胃,故年老体虚、脾胃虚弱者当慎用;妇女胎前产后及经期应当忌用。 2.应用作用较强泻下药时,当奏效即止,慎勿过剂,以免损伤胃气。 3.应用作用峻猛而有毒性泻下药时,一定要严格炮制法度,控制用量,避免中毒现象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第3页/共26页 * 第十章 泻下药 第二节【攻下药】 大黄 掌叶大黄 唐古特大黄 药用大黄 第4页/共26页 * 第十章 泻下药 药材大黄 第5页/共26页 * 第十章 泻下药 第二节【攻下药】 大黄 1.【药物基原】★★★ 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 officinale Baill.的根和根茎。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称北大黄,主产于青海、甘肃等地。药用大黄药材称南大黄,主产于四川。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生用、酒炒、炒炭或制熟用。本品又名生大黄、熟大黄、酒大黄、大黄炭、将军、川军、酒军。 学累了吗?休息、休息一会,看个小故事吧。 大黄的传说 第6页/共26页 * 第十章 泻下药 第二节【攻下药】 大黄 2. 【性味归经】 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 3. 【功效】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 4. 【用法用量】 煎服,5~10g。外用适量。生大黄泻下力较强,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应后下,或用开水泡服,久煎则泻下力减弱。酒制大黄泻下力较弱,活血作用较好,宜用于瘀血证。大黄炭则多用于出血证。 第7页/共26页 * 第十章 泻下药 第二节【攻下药】 大黄 5.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慎用;其性沉降,且善活血祛瘀,故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忌用。 第8页/共26页 * 第十章 泻下药 第二节【攻下药】 大黄 6. 【现代实验研究】 本品主含蒽醌衍生物,一部分为游离状态,如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部分为结合状态,如大黄酸-8-葡萄糖甙、大黄素甲醚葡萄糖甙、芦荟大黄素葡萄糖甙、大黄酚葡萄糖甙及番泻甙 A、B、C、E、F等。又含有大黄鞣质、脂肪酸、草酸钙、葡萄糖、果糖和大量淀粉。大黄泻下有效成分是蒽甙,主要是番泻甙,作用部位主要在大肠,能增加肠蠕动抑制肠内水分吸收,促进排便;大黄有抗感染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最敏感的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其次为白喉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等;对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由于鞣质所致,故泻后又有便秘现象;有健胃和利胆作用;此外,还有止血、保肝、降压、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 第9页/共26页 * 第十章 泻下药 第二节【攻下药】 大黄 7. 【歌诀】 第10页/共26页 * 第十章 泻下药 第二节【攻下药】 番泻叶 药材狭叶番泻叶 药材尖叶番泻叶 第11页/共26页 * 第十章 泻下药 第二节【攻下药】 番泻叶 1.【药物基原】★ 为豆科草本状小灌木植物狭叶番泻 Cassia angustifolia Vahl和尖叶番泻C. acutifolia Delile的叶。前者主产于印度,埃及和苏丹。后者产于埃及的尼罗河上游地区。我国海南及云南有栽培。通常于九月间采收,除去杂质,晒干。生用。 第12页/共26页 * 第十章 泻下药 第二节【攻下药】 番泻叶 2. 【性味归经】 甘、苦,寒。归大肠经。 3. 【药性说明】 本品苦寒清泻,质润滑肠,有泻热润肠通便之功,为热结便秘常用之品。 4. 【功效】 泻下导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CJJT258-2017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docx VIP
- 电缆管施工方案.docx
- 凿岩台车、潜孔钻司机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doc VIP
- 地理丨广东省广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地理试卷及答案.doc VIP
- JMP入门与提高学习资料.pptx VIP
- CJJT257-2017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基础信息数据标准.docx VIP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华东师范大学).docx VIP
- 分离工程绪论培训课件.ppt VIP
- 阅读理解之七选五五种考法(讲案)解析版-2024年高考英语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pdf VIP
- 大厦写字楼招商部流程管理手册.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