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习资料02 训诂学内容
第二章 訓詁學的內容 一、解釋詞義 《爾雅》一書,是我國第一部詞典,它就是以解釋詞義為主要內容的。 《爾雅·釋詁》:“初、哉、首、基、肈、祖、元、胎、俶、落、權輿,始也。” 《爾雅·釋天》:“穀不熟為饑,蔬不熟為饉,果不熟為荒。仍饑為薦。” 歷代的注疏也以釋詞為重點: 《詩·邶風·靜女》:“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毛傳:“靜,貞靜也。女德貞靜而有法度,乃可說也。姝,美色也。俟,待也。城隅,以言高而不可踰。” 《楚辭·天問》:“不任汩鴻,師何尚之?”王逸注:“汩,治也。鴻,大水也。師,眾也。尚,舉也。言鮌才不任治鴻水,眾人何以舉之乎?” 《左傳·隱公元年》:“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杜預注:“斃,踣(bó)也;姑,且也。” 《韓非子·外儲說右下》:“上有積財,則民臣必匱乏于下,宮中有怨女,則有老而無妻者。” 章太炎云:”怨與積同義,怨讀為怨利生孽之怨。怨利,謂蘊利也。《荀子·哀公》云:‘富有天下而無怨財。’怨財,謂滯財也。惟女有蘊蓄于宮中者,而民乃無妻,不論女之情怨與不怨也……故知怨非怨恨誼也。下云‘內無怨女,外無曠夫。’曠者,虛也,與怨相對。內過實則外虛,理勢必然” 二、串講文意 《楚辭·離騷》:“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王逸《章句》:“淹,久也。代,更也。序,次也。言日月晝夜常行,忽然不久;春往秋來,以次相代。言天時易過,人年易老也。” 串講文意的做法,不僅見於以“章句”為名的書中,其他傳注也所在多有。如: 《鄘風·柏舟》:“之死矢靡它”。毛傳:“矢,誓;靡,無;之,至也。至己之死,信無它心。” 《王風·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箋云:“曷,何也。君子往行役,我不知其反期,何時當來至哉?思之甚。” 《邶風·谷風》:“習習谷風,以陰以雨”。毛傳:“興也。習習,和舒貌。東風謂之谷風。陰陽和而谷風至,夫婦和則室家成,室家成而繼嗣生。” 以上諸例皆為串講句意,有總括全章大意的。如: 《大雅·公劉》第三章疏:“上既相地居民,此又說相立都邑。”第四章疏:“毛以為上既言處止於京,此又言宮室既就,饗燕群臣焉。” 三、分析句讀 《禮記·學記》說學童“比年(每年)入學,中年(隔年)考校:一年視離經辨志。”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記載了一則因斷句錯誤而發生誤解的事: 哀公問於孔子曰:“吾聞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無他異,而獨通於聲,堯曰:‘夔,一而足矣。’使為樂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由於斷句的重要,漢唐注疏家十分重視分析句讀。 《周禮·天官·宮正》:“春秋以木鐸修火禁。凡邦之事蹕,宮中、廟中則執燭。”鄭玄曰:“鄭司農(鄭眾)讀‘火’絕之,云:‘禁凡邦之事蹕:國有事,王當出,則宮正主禁絕行者,若今時衛士填街蹕也。宮中、廟中則執燭:宮正主為王于宮中、廟中執燭。’玄謂:事,祭事也。邦之祭社稷七祀于宮中,祭先公、先王於廟中,隸僕掌蹕止行者,宮正則執燭以為明。” 蹕(bì):古代帝王出行時,禁止行人以清道。 《左傳·僖公二十五年》:“昔趙衰以壺飧從徑,餒而弗食。”杜預注:“言其廉且仁,不忘君也。徑猶行也。”陸德明《經典釋文》:“一讀以‘壺飧從’絕句,讀‘徑’為‘經’,連下句,乖于杜意。餒,如罪反,餓也。”孔穎達疏:“劉炫改徑為經,謂經歷飢餒,下屬為句,輒改其字以規杜氏,非也。” 《論語·鄉黨》“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邢昺疏:“此明孔子重人賤畜也。”《經典釋文》:“一讀至‘不’字絕句。” 王若虛在《滹南遺老集》卷五“論語辨惑”中曾批評《經典釋文》所介紹的這種斷句。他說,這樣斷句,意謂“聖人至仁,必不至賤畜而無所恤也。義理之是非,姑置勿論。且道世之為文者,有如此語法乎?故凡解經,其論甚高,其于文勢語法不順者,亦未可遽從,況未高乎!” 四、闡明語法 有指明虛詞者,如: 《詩·邶風·式微》:“式微式微,胡不歸?” 《詩集傳》:“式,發語辭。 《詩·魏風·伐檀》“河水清且漣猗。”《詩集傳》:“猗,與兮同,語詞也。” 有闡述實詞用法者: 《春秋·莊公九年》:“冬,浚洙。”《公羊傳》:“洙者何?水也。浚之者何,深之也。”《經典釋文》:“浚,思俊反,深也。洙音珠,水名。”唐·徐彥疏:“遂深洙水矣。” 《尚書·虞書·舜典》:“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孔疏:“又修五禮:吉、凶 、賓、軍、嘉之禮。修五玉 :公侯伯子男所執之圭璧也。又修三帛:諸侯世子、公之孤 、附庸之君所執玄、纁、黃之帛也。又修二生 :卿所執 羔、大夫所 執雁也。又修一死:士所執雉也。自 ‘五玉 ’至於‘一 死’皆 蒙上‘修 ’文 ,總言所用。” 《左傳·昭公二十八年 》:“ 其母曰:‘子靈之妻,殺三夫、一 君、一 子,而亡一國、兩卿矣。”孔疏:“: 一 君、一 子 ,蒙上 ‘殺’文 。‘兩 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