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管理层的游戏
管理层的游戏
这是个极端为个人着想的时代,这个时代的英雄——如果有的话——就是那些为自己挣了足够多钱的人。人人都在阅读他们的事迹,致使地球上形成了一股企业家和管理者气旋。谁都渴望跻身管理层行列领兵带队、突出重围并且大捞特捞。?? ? 的确,企业管理者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地位,他们俨然代表了权力、金钱和智慧的结合,成为一代新星。《商业周刊》、《财富》、《福布斯》每年都会在全球管理者里选秀,在残酷的竞争中,崭露头角的优秀者会上杂志封面、电视访谈节目,和全世界的追随者见面。他们告知大家,他们的企业如何采用了正确的战略。这些东西塞满了这个星球,但人们并不知道全部内容。?不要忘记商业的另一面,时有巨大的惊人的内幕爆出。那些帝国般的公司也有愚蠢和贪婪的狐狸尾巴。安然等美国公司丑闻所制造的冲击波引起了世界性的连锁反应。欧洲的公司治理传统腐朽不堪、漏洞百出,董事会开始大做检讨。在中国,上市公司造假、关联交易行为和为了圈钱目的的资本运作四处弥漫,被经济学家称为? “一个大赌场”。连续不断被媒体曝光的阴谋诡计伤害了公众的信任。公司,这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正在吸收一个奸诈的形象,这个时代的宠物正受到最严峻的考验。?? ? 管理者在玩弄阴谋方面走在了前面?? ? 管理者最近在忙些什么呢?从曝光的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玩弄权术方面又有了质的飞跃,一方面竭力提高管理层的地位,把握实权,控制公司信息;一方面要挟股东、牵制董事会。这方面的努力可谓日臻完美,致使拥有表决权的投资者到了有苦难言的境地。感觉深陷其中的一家上海风险投资公司,在处理其2000年投资的凯科制药公司决策事务时,觉得“十分窝囊”,霍裕德代表投资公司出任凯科公司的董事成员,但他说,他无法行使董事成员的权利,因为“他们”要挟着公司的重要资产,很多交易状况和内幕信息对股东不透明,事实上长期忍辱负重的股东权力已近于被埋葬。这种模式已经在企业界迅速扎根繁衍,在“一股独大”型的企业中,权力的集中与滥用已经超越了界限,并使这种现代企业制度滑向边缘。? ? 经营业绩停滞不前?? ? 与之对照的是这类忙于耍手腕的管理者没有希望在经营上取得佳绩。这两者之间没有一种必然性,却有一缕缕潜在的联系。他们往往沉溺于吸收和消耗资源——例如过度举债、大胆并购、规模扩张或其他各种行为。但唯有公司的基础经营被忽略了。因为这时,一个企业家的实际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令企业存在,只要血液流动,只要这个不管意义何在的机器发出轰鸣声,或别的什么哼哼嗡嗡的声音就行。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寄居机制,目的决定了企业家的行为。?? ? 管理层圈子会心地依靠?? ? 资本运作来弥补不足?? ? 在这个“空心化”的公司里,管理层圈子会心地依靠资本运作来弥补不足。资本运作是一个点石成金般的技术,但其实质却不过是零和游戏,它没有制造和产生出什么来,如果有什么增加的话,那只是被激起的欲望。在中国上市公司当中大量存在的“资产置换”、“资产重组”、以及“关联交易”,被其代言人宣扬为“资源的优化配置”,但那多数只能称之为简单和卑劣的陷阱技术:把一块新鲜的后腿肉吊在捕猎器上而已。资本运作的好处在于,它能使管理层做些可观的“大买卖”,使公司像面包一样膨胀起来,而不是逐渐强化它的素质。他们有事可干了。吹牛、欺骗、虚构、隐瞒、歪曲,这些手段成为资本运作舞台上的常规技术。?? ? 他们的要求仍然在膨胀?? ? 由于缺少长期打算,管理层的欲望像一片野草一样疯狂地成长着。据《商业周刊》公布的数字,在1982年,大公司CEO的收入是普通员工的42倍,而在2001年,这个数字增加到411倍。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管理层圈子里行使期权的做法得到了追捧,实行期权的理论是:通过期权作为CEO的报酬,企业管理者就有动力为股东带来更好的回报。如果股票价格上升,双方都能获利。? ? 目前,美国股票期权大约占CEO报酬的80%,据统计,执行官手中所控制的股票期权已占发行股权的15%,可见这一特权使用的泛滥程度。?? ? 这种方法使得CEO的收入胃口大开,2001年,收入最高的执行官是甲骨文(ORACLE)公司的拉里·埃利森,他当年拿到了7.06亿美元。?? ? 这一革新快速加深了CEO和普通员工收入差距的鸿沟,其程度几近疯狂。似乎财富和民主的平衡已不复存在。CEO薪酬中期权分量日益增加,这强烈刺激经理人交出一份利润不断上升的财务报表,股票价格也就随之上扬。批评家指出:“当一个CEO必须面对正当与非正当、合法与非合法、对与错的准线时,他可能会更多地权衡手中数百万的期权,其他因素就显得无关紧要。”?沃伦·巴菲特一针见血地指出:“股票期权的滥用,经常演变成把股东利益拴在管理阶层的利益上面。”?? ? 股东利益被拴在了管理层利益上?? ? 现在,我们正在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