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14讲 社群心理 社会学 讲解材料.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4讲 社群心理 社会学 讲解材料.ppt

* * 第14讲 社群心理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 苗大雷 本讲结构 民族性格 阶级心理 社区意识 一、民族性格 民族性格研究关心的核心问题 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因素对该民族成员的人格和社会行为的影响。 生活在同一民族中的不同个体是否具有相同的人格特征以及社会行为模式。 民族与种族 斯大林: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种族是在他人看来具有共同生理特征的群体,强调生物学特征;民族主要考虑文化和社会方面的特征,是一个文化共同体。 民族性格 含义 民族性格是一个民族的群体人格,是一个民族在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各种心理和行为特征之总和,它赋予了民族心理以质的规定性,这种质的规定性足以将一民族和他民族区别开来。 特征 共同的文化和由共同的文化长期积淀而成的共同的心理素质,是民族最重要也最基本的特征。 中国人的民族性格(1) 传教士及汉学家的早期研究 梁启超:中国人崇实际、主力行、贵人事、明政法、重阶级、重经验、喜保守、主勉强、畏天命、言排外、贵自强。 鲁迅:在阿Q的精神胜利法中体现了中国人的自大心态,而九斤老大的保守性中体现出中国人对社会进步所取的既期望又畏惧的悲剧性格。他认为,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一是外来侵略者的压迫,一是统治阶级的奴化。 梁漱溟:中国人的性格中包括了“自私自利”、“勤俭”、“爱讲礼貌”、“和平文弱”、“知足自得”、“守旧”、“马虎”、“坚韧及残忍”、“韧性与弹性”和“圆熟老到”等10种基本特征。他指出, “大抵民族性所由成,有两面,以上所论为其可能遗传递衍之一面;还有一面则是后天习惯,主要因社会环境之刺激反应而形成。凡前所列中国民族性十点,一一皆可本此两面以了解之。” 林语堂:中国人的8种民族性格特征:老成温厚、遇事忍耐、消极避世、超脱老滑、和平主义、知足常乐、幽默滑稽和因循守旧等。 中国人的民族性格(2)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台湾学者掀起的“本土化运动”的激励下,对面子、孝道、报、缘、忍、差序格局、家族主义等中国或东方社会特有的心理与行为现象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 杨国枢:“社会取向” 中国人是“社会取向”的,这是一种行为倾向。 中国人的行为倾向是,表现出顺从他人的行为、不得罪他人的行为、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及对别人的意见感到忧虑的行为。 这种社会取向的行为目的是要达到:(1)获得别人的奖赏或称赞,(2)维持自己人际关系的和谐,(3)使别人对自己有好印象,(4)保护自己的面子,(5 )使别人接受自己,(6)避免他人的责罚、拒绝、讥笑或报复,(7)避免困窘或尴尬,(8)避免与他人发生冲突。 沙莲香从自我意识、行为取向和性格结构三方面证实,中国人民族性格具有双重和多元的特点。 “中国人在实际生活中,比较注重的东西,是人际的、表面的、讲究的、克制的,有礼有节、有理有情、有人也有己,中国人身上优质的东西表现得多些。 ”但私下里却正好相反,“不顾及人际、表面、讲究的、不克制的、无礼无节、无理无情、无人也无己的,中国人身上劣质的东西表现得更多些。” 民族性格研究的现代趋势 早期民族性格研究重视民族性格的静态结构,现代研究者们开始愈加关注民族性格的变动。 自4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者开始愈加注重对民族性格进行经验研究和定量分析。 早期民族性格研究往往是在文化的单一层次上展开的(主要是寻找与每一文化相对应的“基本人格”或“主导人格”),现代民族性格研究则更为注重从不同的文化层面上对研究对象进行剖析。 早期民族性格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有关不同民族的社会行为(如变态行为、侵犯与好斗行为等)的解释,而现代民族性格研究则开始关注国民性与经济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现代化的关系。 二、阶级心理 阶级研究与社会心理学 阶级与阶层:卡尔·马克思与马克斯·韦伯 社会心理学:描述与分析具有时代特征的阶级问题与阶级心理,指导通过相对公平的竞争,从总体上缩小阶层差距。 阶级心理: 阶级心理建立在相应的阶级的生活条件的总和之上,是对该阶级的社会境遇的体验的结果,这些生活条件是由该阶级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决定的。 阶级心理对阶级地位的依赖关系,主要表现在该阶级特有的生活态度及行为方式上,即表现为该阶级与其他阶级不同的独特的亚文化。 阶级心理的基本要素 阶级的需要 阶级的需要是作为群体行动的阶级的基本动机和目的 。 阶级的兴趣 阶级的兴趣是与阶级的利益相联系的,它受到该阶级的整个社会关系系统的制约。 阶级的情感 阶级的情感包括了激情和情绪在内,是由阶级所处的社会地位及相应的生活条件唤起的。 阶级性格 阶级性格通常指阶级成员所特有的活动形式的总和,它表现在各阶级成员的典型而稳定的行为方式之中。这种行为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