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资本控制链下的控制权争夺一一以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为例.doc

双重资本控制链下的控制权争夺一一以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为例.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双重资本控制链下的控制权争夺一一以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为例 4阿里巴巴控制权争夺案例 4.1阿里巴巴集团简介 阿里巴巴集团(全称: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1999年成立于杭州,是由 马云带领下的“18罗汉”的团队共同创立的B2B交易平台。公司最初创立的使命是 要实现“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990阿里巴巴集团成立以来,恰逢互联网发展高峰期, 在此期间获得极大的发展,目前其业务内容包括:淘宝网、天猫、聚划算、阿里云、 阿里妈妈、蚂蚁金服等一系列涉及多个行业的业务。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巴巴网络有 限公司构建了四个网络电子交易平台,分别是:针对中国国内贸易的交易市场 (www 1688.tom);针对全球进出口的国际交易市场(www.alibaba.com);针对日本 市场的进出El交易市场(www.alibaba.cojp);以及为国际间小规模、小批量货物快速 运付而建立的全球批发交易平台(www.aliexpress.corn)。公司依靠这些业务汇聚了数 以千万计的客户,使得公司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网络社区。该公司作为阿里集团的子 公司曾在2007年11月6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1688。但是, 阿里巴巴为寻求集团整体上市,于2012年6月完成私有化,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完成 退市。 2013年马云在给内部员工的一封公开信中首次提到公司所采取的“合伙人制度” 的治理模式。2009年马云带领的“18罗汉”从集团辞去“创始人”身份,然后以“合 伙人”的身份重返集团,从此开启了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的时代。 阿里巴巴集团最理想的上市地点并非美国,而是香港。因为阿里巴巴网络集团曾 在香港短暂上市,集团对香港的相关政策更加了解,而且,在香港上市,没有语言和 文化差异,对于阿里巴巴集团来说更容易交流。另外,美国的股票交易市场的发展已 经相当成熟,对信息披露的要求很高,而且,也一直有对中概股压价的传统。出于以 上种种原因,阿里巴巴集团一直致力于在香港上市。然而,由于阿里巴巴实行的“合 伙人制度’’与香港证交所秉持的“同股同权”制度相背离。香港证交所最终拒绝阿里 巴巴在香港上市的请求。阿里巴巴集团转而向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投递上市申请。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代码BABA,IPO价 格为68美元,由于受到融资机构的热捧,当日收盘价就达到93.89,暴涨38.07%。 创下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IPO,也是集团顺利成为世界第二大互联网公司,仅次于谷 歌。 4.2阿里巴巴发展过程中的控制权争夺 马云团队创办阿里巴巴集团以后,由于创业团队本身的资金不足,面临多次融资 问题。1999年通过蔡崇信牵头从高盛等风投引援500万美金。2000年由软银领投, 其他几家风投公司跟投,再次引援2500万美元。2003年,淘宝创建初期,软银再次 投资6000万直接注入淘宝网,富达等风投公司再次投资2200万美元注入阿里巴巴集 团。由于马云之前在创办中国黄页时,曾经经历过被杭州电信收购的窘境,因此,在 这些融资过程中,对融资规模和股权比例掌握的十分精准,虽然多次融资,但是凭借 马云及其团队强烈的风险意识和优越的战略眼光完美的避免了控制权旁落的困境。 2005年各方面因素促成了阿里巴巴与雅虎之间的并购,这一次,阿里巴巴集团没能 避免陷入控制权争夺的问题之中。 4.2.1并购雅虎中国 在前三轮融资结束之后,早期的高盛、InvestorAB、富达汇亚等风投公司开始陆 续套现,高盛由于战略调整,也暂时退出中国风险投资市场,成为较早退出阿里巴巴 的风投机构。而软银在2003年和2004年度都出现了巨额亏损,2005年希望在电信 业上寻求突破,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软银也有了套现需求。这个时候引入第 三方投资来完成孙正义的套现需求和阿里巴巴的融资需求,可以说是一个一举两得的 办法,也可以说是马云的无奈之举。 此时,雅虎中国虽然已经进入中国多年,但是只在中国台湾发展势头良好,在大 陆的发展一直停滞不前。无论是搜索引擎、即时通讯还是门户网站都发展的极为缓慢。 雅虎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而如果能够搭上阿里巴巴这个“本土化”的大车,实现 雅虎的“本土化”,也可以说是一个绝佳的翻身机会。 于是,双方都有了并购需求,并购程序启动。雅虎用10亿美金和雅虎中国全部 资产以及无限期使用雅虎品牌的权利来换取阿里巴巴40%的股权和35%的投票权。 剩余5%的投票权归还阿里巴巴团队直至2010年10月。 该并购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雅虎用3.6亿美元从软银集团购入淘宝所有股票; ②软银在从雅虎得到的3.6亿中拿出1.8亿收购了前三轮机构投资者套现转让的 2770万股阿里巴巴股票; ③雅虎以3.9亿美金收购前三轮机构投资者套现转让剩下的6000万股股票; ④雅虎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