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想像学校课程的设计与评监.PPT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想像学校课程的设计与评监

課程的意義 顯著課程(explicit cur.): 學校、及教師所規劃和提供的知識和經驗。 正式課程(formal cur.):學校所規劃而明列於科目表的學習科目。特徵為預定的、計畫的、意圖的。 非正式課程(informal cur.):=課外活動(extra-curriculum activities)係指學校所規劃,學生自願參與的活動。ex:朝會、週會、運動會、班會、教學參觀、社團活動、畢業典禮、各種比賽等計畫的學習活動。特徵為活動性、目標性。 潛在課程(hidden curriculum.): P. Jackson在1968年出版的「教室中的生活」(Life in classrooms)中所創用。 學校的物質、社會及認知等環境所形成的學生非預期的學習結果。不明顯、不易察覺的課程,學生可能經由學校環境當中人事物的互動過程,而學習的內容或經驗。特徵為未預期部份和實際發生部份。 懸缺課程應用時注意要點: 1.重要的是缺乏但重要的學習內容。 2.懸缺課程是相對性、動態的概念,各國、各地區、各校之間有不同的懸缺課程。Ex:甲、乙校,甲、乙生,空無課程不同。 3.成因複雜。 ?故意設計(Ex:社會邪惡面) ?疏忽未納入(Ex:女性的成就與貢獻,因刻板印象、意 識型態未納入) ?時代社會變遷,課程改革無法因應。 4.知識無窮、時間有限的兩難。必須排除實有課程中某些內容,才能容納缺乏但空無課程。 5.檢討現行課程中空無課程的成因何在。為什麼不教?有什麼後果?如何納入和排除困難? 課程的層次 美國課程學者古拉德(Goodlad,1979:344-350)認為有五種不同的課程在不同的層次運作。 * * * 字義:currere的原意是「在跑道上奔跑」 (to run the racecourse)。 1.注重名詞「跑道」(racecourse),引申為學習進 程(course of study),即學生學習必須遵循已 有的跑道和路徑,可能較為便捷和安全。 2.注重動詞「奔跑」(run),學習和旅行一樣,是一 種活動,一種內心世界的旅行。(Pinar, W., 1975:359-383) 3.課程不是產品,課程(動詞)是對話、過程、行 動、社會實踐。 1.定義抽象、複雜 2.實際應用上,較難指出明確程序 1.明確劃分手段目的,使課程排除如何學習及如何教學的部分 2.固定學生學習結果,不符創造性學習本質 1.忽視課程未計畫部分 2.忠實實施計畫,無視教師調適和創造性需要 1.學科本位、教材本位;知識中心、教師中心 2.課程改革成為學科上下左右搬動、增減 缺點 1.以學習歷程和學生為中心 2.事後回溯觀點看課程 3.易把握實際課程現象 1.目標的明確性及引導性 2.目標控制整個課程設計過程 3.易顯示教育績效 1.強調計畫的完整性 2.扭轉教師即席式教學之缺點 1.定義具體,易接受 2.重視課程內容的選擇和組織 3.強調課程材料的發展 優點 學生的活動、經驗的發展、師生共同設計課程 行為目標 指引教學評鑑 課程的程序 學科的結構 課程內容的選擇和組織 關注 問題 經驗(experiences) 目標 (objectives) 計畫 (plans) 科目 (subjects) 課程意義 「課程」的學者定義: 面對之道:1.課程的定義,代表改革的方 向和範圍 2.避免狹隘課程觀的主宰 Vallance(1974)認為潛在課程的功能是「社會控制」。如價值灌輸、政治社會化、服從、階級維持等。 潛在課程的內涵: 物質環境:教室桌椅排法從正方形、矩形到圓形,師生關係從教訓到對話,學生從局外人到學習的主角(Getzel);孩子躲貓貓遊戲、藏在衣櫥和棉被中,手在外,身體在內。 社會環境:美國小學校地小,師生缺乏耐心;評價學生,產生順從、作假和冷漠;權利不平等,培養出聽話的學生(Jackson,1968);培養學生的順從行為;競爭培養勾心鬥角、斤斤計較的心態;作息時間培養非遵守時間不可,和認知的彈性。(Eisner,1979) 認知環境: 1.師生在課堂中的互動: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學生學會等待被 動、消極的人格特質。歐用生教學觀摩,會的舉右手不會的 舉左手,學生學會說謊。 2.教科書對學生的影響。 3.教學方法對學生的潛在間接影響。 懸缺課程(the null curriculum): E. W. Eisner在1979年出版的「教育想像:學校課程的設計與評鑑」一書中所創用。 係指學校理應教導但卻未教導的學習內容。Ex:批判反省、民主素養、環保意識、包容異己、處理衝突之知能。 懸缺課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