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农业的先驱曾呈奎.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蓝色农业的先驱曾呈奎

“蓝色农业”的先驱——曾呈奎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海水养殖大国,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水产养殖产量超过水产捕捞产量的国家。这一切都源自于著名海洋生物学家、已故中科院资深院士曾呈奎提出的“海洋农牧化和蓝色农业”的理论和实践。 1945年曾呈奎在美国斯格里普斯海洋研究所潜水做海藻栽培试验 “我的事业在中国” 1946年冬天,一艘从美国西部开行的客轮上,搭载着一位翘首遥望大洋彼岸的热血青年,他就是曾呈奎。 那时,37岁风华正茂的曾呈奎已是美国最有名气的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副研究员,因为出众的才华和卓有成效的工作,美国众多知名学府都邀请他去工作,并提供了优厚的生活待遇和良好的科研条件,但是他不为所动,他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正因为她落后才更需要我们去建设。”曾呈奎报效祖国的赤子情结感动了时任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所长的挪威人斯法特鲁普教授,已经加入美国国籍的他在曾呈奎回国后两年也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那时的中国,战争、经济凋敝、科学落后、民不聊生,但是满腔中国心的曾呈奎,立志要实现他小时候在福建老家取号“泽农”的理想。 自小生活在农村的曾呈奎目睹着农民们的艰辛,便为自己取号“泽农”。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读于厦门大学植物系的曾呈奎,看到人们采集海藻为食,便萌生了“海洋农业”的想法,决心致力于海藻研究,从此,他与大海结缘,开始在这片蔚蓝中实现他变沧海为桑田的“泽农”理想。 在岭南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期间,为了摸清我国海藻资源的“家底”,他足迹遍布从海南到辽宁漫长海岸线,对祖国沿海的海藻进行了艰难的调查,采集了数千号海藻标本,积累了大量资料,为我国海藻研究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为了掌握更多的海洋科学知识,填补我国在这一科研领域中的空白,1940年,曾呈奎告别了妻儿,只身踏出国门,求学于美国密执安大学。为了尽快完成学业,他常在实验室工作到深夜,3年的时间他学习了藻类学、湖泊学和植物生理学,并获得了博士后奖学金。 第一次回国的想法被激烈进行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断,未能成行的曾呈奎选择了美国最有名气的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继续进修,同时继续他的海藻资源及利用的研究。 当终于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后,在没有经费和专职人员的情况下,他的科研工作未能真正开展起来。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对妻儿已到台湾、国民党政府百般争取的现实,他毅然选择了留下,投身于新中国的海洋科学事业。 1956年,曾呈奎写下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1980年,他终于在古稀之年正式入党,实现了多年的夙愿。没有多少豪言壮语,他只是平实地说:“时间不等人,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努力干,才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于是他用忘我的工作践行了一位党员专家的高尚情怀。 1975年以周培源为团长、曾呈奎为副团长的中国科学技术代表团访美,美国总统福特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接见代表团,并曾呈奎亲切握手。 “要让人民吃上我们自己生产的海带” 如今,海带、紫菜已成为中国老百姓餐桌上的“常客”,我国沿海水产养殖年总产量超过三千万吨,约占世界水产养殖总量的70%左右,“蓝色农业”已成为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殊不知,半个世纪前,我国每年要进口一万五千吨干海带才能满足市场需求,水产养殖更是无从谈起。 在中国,“水稻之父”袁隆平妇孺皆知,而曾呈奎院士也早已被科学界誉为“海带之父”,因为他让从来不在中国海域生长的海带成为中国重要的养殖品种。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呈奎院士就创立了海带夏苗低温培育理论和海带施肥增产法,使原本只能在冷温带海域生长的海带,在南方暖温带海域和亚热带海域都能进行大规模的人工栽培,海带南移栽培获得巨大成功。到七十年代初期,中国人工栽培海带的干品总产量已经达到30万吨,是当时全世界自然海带产量的六倍。曾呈奎院士因“海带养殖原理研究” 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0年在西沙群岛考察 1980年在瑞典哥德堡参加第十届国际海藻学术会议间在海边采集海藻标本 曾呈奎院士海带大规模海上栽培的巨大成功,为我国开发利用海洋打响了第一炮,其理论也被广泛应用于紫菜、裙带菜、龙须菜等海藻的栽培中,直接推动了以海藻养殖为主的我国海水养殖第一次浪潮的兴起。在此基础上,动物性的贝类、虾类、鱼类养殖浪潮在中国次第兴起,并大规模的发展。如今产值突破1000亿元的中国海水养殖产业已经在世界水产养殖学界刮起了一股中国旋风,同时中国也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水产养殖量超过捕捞量的国家。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相建海说,“曾老是把科学研究与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的一个倡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不断地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上学科发展的方向,前瞻性地提出了很多新的战略主张和思路。” 在76年的科学生涯中,曾呈奎院士始终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 ,时刻不忘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他揭开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