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游三栋屋博物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游三栋屋博物馆

初遊三棟屋博物館 眾裡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屋卻在眼前不遠處。 曾經多次獨自尋找它的蹤影,可是每一次都是失望而回。此次與友人同行,終於踏破鐵鞋無覓處,特來全不費功夫,覓得了它。說來也可笑,多少次都是沿這條路去尋找的,假如當初我多走幾步,那麼要一睹三棟屋的風采已不是今日的事了。 陽光和熙的六月,走在屋中,四處觀望,如獲至寶。 三棟屋依照四合院的設計,每間內屋的顏色都如出一轍。踏入院中如同步入了迷宮,分不清哪所屋子已被參觀過,哪所還等著我們光臨。沒有方向感的我總是不知往左走還是往右走,每每勞煩友人引路。 院中每一間屋子都有其獨特的擺設,古老的、樸素的、簡陋的。古時的煮食器皿、桌椅、伺養家禽的籠子……一一陳列在屋內,供遊客觀賞。那青銅鏡、洗臉盆、長木凳、小板凳、四方木桌子、雕龍琢鳳的木床、嬰兒的竹搖籃、古老的鐵鑊子、灶君、黃泥地板……無一不引證了歲月的痕跡,無一不勾起經歷過這些年代的人的回憶。 與友人每步入一所屋子都流連忘返,細細的品味。 坦言,三棟屋的部份『古物』也印證了我的童年。小時候,居於中國大陸的鄉村內,住的是青瓦紅磚黃泥地板的屋子;煮食用的是大大的鐵鑊子,當時沒有石油氣煤氣天然氣,靠的是山上的柴薪;灶上供奉的是灶君------香港大概沒有了吧。雖然當時用的不至於青銅鏡,但雕龍琢鳳的木板床總是睡過的;用簡單幾塊木板釘成的小板凳、木桌子屢見不鮮,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三棟屋內展示的浴室------用磚頭圍成的一人高的墻,只作遮掩之用,從前也見過、用過;那紅色的木屐------新娘子所穿的,孩童時也好奇地穿過……三棟屋的林林總總不免勾起我絲絲回憶。 移居香港後,一切不得不成為回憶。況且時光飛逝,時代變遷,以上所提及的種種也必然成為歷史,也只有在博物館才可一再回味了。 移步至一展覽廳,內裡展出的是古時的絲綢布匹,精美糕點,無一不精心設計,精雕細琢。絲綢布匹上的圖案是古時的婦人一針一線刺出來的,形形色色,絕不比現代衣服上的圖案遜色;米通、茶果、桂花糕是當時的美食,至今仍未被時代的步伐所淘汰呢,街市內不是依然有售嗎? 展覽廳的一角展出了古時的柴薪------『朗箕』是它的名字。回想當年,我也曾奔跑於山間,與阿姨們一起砍柴、扛柴。這雖是十年前的事了,可是段段回憶並沒有在時間的旋渦中被沖淡,依然記憶猶新。 那一堆約重一百斤的柴薪附近掛著古時婦人所戴的涼帽與頭巾,皆是黑色的。好奇之下便與友人在鏡前妝扮一番(該處可以攝影,故可自由妝扮)。其實這些涼帽頭巾對我而言早已見慣不怪,只是分別十多年,又懷念起它們來而已。 三棟屋博物館記載了香港的過去,也勾起了我的童年回憶,真是令我百看不厭,回味無窮。我相信下一次踏入院中,心裡必也會泛起陣陣漣漪。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