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遗传学课件绪论宣讲培训.ppt
* 微生物遗传学和生化遗传学研究的广泛开展, 使工作进入微观层次 ? 其主要特征是以微生物为 研究对象,采用生化方法探索遗传物质的本质及其 功能。 (四)微生物与生化遗传学时期(1940-1952) * (四)微生物与生化遗传学时期(1940-1960) 1.1928年,格里菲斯发现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现象。 R型菌(无荚膜,无毒, 不会引起小鼠死亡) S型菌(有荚膜,有毒, 注射后引起小鼠死亡) S型加热杀死后注射不 会引起小鼠死亡 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结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细菌由R型转化为S型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 (四)微生物与生化遗传学时期(1940-1960) 2.1941年,美国遗传学家比德尔和生化学家泰特姆,在红色面包霉的生化遗传研究中,分析了许多生化突变体,提出了“一个基因一种酶”的学说。 以后研究表明,基因决定着蛋白质(包括酶)合成 ? 改为“一个基因一个蛋白质或多肽”。 3.1944年,美国的艾弗里等人,用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确定了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4.1955年(1957),法国遗传学家本泽尔,以噬菌体为材料,打破了经典的基因的“三位一体”概念,提出“顺反子学说”。 5.1961年,法国的分子遗传学家莫诺和雅各布,通过大肠杆菌乳糖代谢研究,提出了“操纵子学说”。 结构基因、调节基因和操纵基因 * 1、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物理学和化学的概念 ? 生物学问题。 根据对DNA化学分析和X–射线晶体学结果 ?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意义: ①.为DNA分子结构、自我复制、相对稳定性和变性提出合理解释; ②.DNA是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 ③.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个片段; ④.分子生物学诞生 ? 将生物学各分支学科及相关的农学、医学研究推进到分子水平 ? 是遗传学发展到分子遗传学的重要转折点。 (五)分子遗传学时期(1953- ) * 2、1958年,克里克提出了两个假说:序列假说和中心法则。中心法 则因1970年逆转录酶的发现而作了修正。 3、1961年,尼伦伯格和柯拉纳开始解译 遗传密码,经多人努力,至1967年全 部解译出64种遗传密码。 (五)分子遗传学时期(1953- ) 遗传密码的发现,把生物界统一起来,解决遗传信息本身的物质基础及含义的问题。 中心法则解决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和流向问题。 * 4、1968年,史密斯首次发现了DN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1978年获诺贝尔奖。 5、1972年,伯格完成了人工DNA重组。1980年获诺贝尔奖。 6、1973年,科恩将大肠杆菌的不同质粒重组在一起,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重组质粒的表达,创立了遗传工程。 7、1983年巴巴拉-麦克林托克因首次提出“转座子”理论而获诺贝尔奖。 8、1984年,基因工程引入实验动物获得重要进展。 9、1985年,穆尔斯等人发明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199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五)分子遗传学时期(1953- ) * * 血型(ABO) * 马:2n=64条 驴:2n=62条 公驴×母马=马骡 公马×母驴=驴骡 * * 克隆羊“多莉” * Gene 基因(遗传因子)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 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序列,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 * 绪 论 一、什么是遗传学? 二、遗传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遗传学的分支 四、遗传学研究的意义 * (一)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规律的科学。 遗传和变异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是生物的固有属性,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遗传学(Genetics)这一学科名称是由英国遗传学家贝特森(Bateson,W)于1906年首先提出的。 一、什么是遗传学? 贝特森 * 一、什么是遗传学? 1.遗传(heredity):指亲代与子代间相似性的传递 过程。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遗传的特点:稳定性、保守性、相对性。 2.变异(variation):子代与亲代间以及子代个体 之间的差异。 “龙生九子,子子不同”“一树结果,有甜有酸” ★变异的特点:普遍性和绝对性。 (二)遗传与变异 * (二)遗传与变异 * (二)遗传与变异 * (二)遗传与变异 * 3.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遗传和变异同时存在于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