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hapter14否定句_否定词
否定句,否定词
• 一、否定句
• 表示否定的句子叫做否定句。否定句中必須有否定
詞。否定詞可以是副詞,如“不”“弗”“毋”“勿”“未”“否”“
非” ;可以是動詞,如“無” ;也可以是代詞如“莫” (
否定性的無定代詞)。例如:
• 《論語·公冶長》:“朽木不可雕也” 。
• 《論語·衛靈公》:“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禮記·檀弓上》:“是非君子之言也。”
• 《論語·憲問》:“ 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 關於否定句中的賓語前置現象,在《敘述句》一節
中已經預先做了介紹。此處不在贅述。這裡再舉一
些例子。
• 《論語·學而》:“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孟子·告子下》:“予不屑之教誨也者,是亦教誨
之而已矣。” (後句非否定句,故不前置)
• 《左傳·襄公六年》:“晉侯以我喪故,未之見也。”
• 《論語·先進》:“毋吾以也。”
• 《左傳·子產論尹何爲邑》:“吾愛之,不吾叛也。”
• 《國語·齊語》:“鄰國未吾親也。”
• 《孟子·許行》:“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
• 《左傳·昭公十二年》:“今鄭人貪賴其田,而不我
與,我若求之,其與我乎?”
• 《左傳·晉靈公不君》:“諫之不入,則莫之繼也。”
• 問:以下否定句中賓語未前置,爲何?
• 《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
。” (否定句中賓語非代詞)
• 《戰國策·齊策一》:“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
臣莫不畏王。” (否定句中賓語非代詞)
• 《莊子·秋水》:“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非
代詞,而是名詞。)
• 《左傳·襄公二十八年》:“有事而不告我。” (否定
句中賓語前置規律不嚴格)
•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夫不惡女乎?” (否定句
中賓語前置規律不嚴格)
• 《漢書·趙充國傳》:“漢果不擊我矣。” (否定句中
賓語前置規律不嚴格。試對比《漢書·李廣傳》:“
匈奴必以我爲大軍之誘,不我擊。” )
• 二、否定詞
• 古代漢語中常用的否定詞主要有“不”“弗”“毋”“勿”“未
”“否”“非”“無”“莫”等九個,現分別加以敍述。
• (一)“不”“弗”
• 《說文·不部》:“不,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
,一猶天也。象形。”許慎之說未知所據。甲骨文“
不”作踃踎踓,象花柎形,《齊晉鞌之戰》中有山名
“華不注”,即花骨朵。
• 《說文· 丿部》:“弗,撟也。从丿,从乀,从韋省
。”即撓曲,矯正。古代煣木,先浸水、火烤,彎曲
成一定的形狀,這叫煣。之後,急浸冷水使其定型
,然後綁縛固定,便乾燥,這叫弗。“弗”字甲骨文
作蓦蓓蒿,字從兩或三豎筆,象被矯物或矯正物,
中間的“ 己”形象綁縛用的韋索。
• 二字用為否定詞,均為假借用法。
• 王力先生《同源字典》認為“不”“否”“弗”三字同源,
可從。
• “不”“弗”在辭彙意義上是相同的,它們都是表示一般
的否定,都可以用在任何性質的動詞(一般動詞、
存現動詞、助動詞、自變動詞等)、形容詞和動詞
性短語、形容詞性短語前表示否定。
• “不”“弗” 的語法意義有細微區別。區別在於:
• 1、“不”字後面的動詞既可以是及物動詞又可以是不
及物動詞;既可以帶賓語,又可以不帶賓語。例
如:
• 《論語·憲問》:“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
懼。”
• 《戰國策·趙策》:“老婦不聞也。”
• 《論語·鄉黨》:“不問馬。”
• “弗”字後面的動詞一般是及物動詞,而且動詞後面往往不
帶賓語。因此有的語言學家認為弗相當於“不……之” 。這是
“弗”字的主要特徵。例如:
• 《左傳·隱公元年》:“亟請於武公,公弗許。”“若弗與,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