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第1节解表方 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第1节解表方 ppt课件

第十三章 常用方剂 第一节 解表方 一.定义: 凡以汗法为主,具有发汗解肌透疹作用,治疗表证的方剂,叫做解表剂. 二.适应证:表证 1.太阳证(表寒证): 1)伤寒(表寒实证):恶寒发热.无汗.喘.苔白.脉浮有力.+肺气不利(鼻塞流涕.咳嗽.咳痰清稀) 2)中风(表寒虚证):恶风.有汗.脉虚无力 2.卫分证(表热证):发热重恶寒轻.咽喉肿痛.口渴.舌质红.苔黄.脉浮数.+肺气不利(鼻塞.咳嗽.咳痰不爽) 3.表证兼见:疮疡初起、水肿初起、麻疹未透等 三.治法、配伍与方剂分类: 表寒实证:辛温解表+平喘祛痰 麻黄汤 小青龙汤 表寒虚证: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桂枝汤 表热证: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银翘散 桑菊饮 兼证:气虚-补气法 人参败毒饮 阳虚-补阳法 麻黄附子细辛汤 再造散 阴虚-加减葳蕤汤 血虚-葱白七味饮 麻疹-竹叶柳蒡汤 四、注意事项: 1、煎药不宜过久,注意收集挥发性成分,以免药性耗散; 2、发汗不能太过,以四肢、胸前、背部微微汗出为度,以免伤阴亡阳; 3、无表证不能用,兼里证者,先解表后治里,表里双解。 发散风寒方(辛温解表方) 麻黄汤及其加减 《伤寒论》 1.证:外感风寒表实证 2.见-恶寒发热 头身痛 无汗而喘 苔薄白 脉浮紧 3.法: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4.方:麻黄9g,桂枝6g,杏仁6g,炙甘草3g 5.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6.方析: 麻黄(君)--发汗解表,能发越阳气,宣肺平喘 桂枝(臣)--温经通阳,解肌止痛,助麻黄发汗,又能散寒止痛. 杏仁(佐)—降肺气,平喘.加强麻黄止咳作用.与麻黄一宣一降. 炙甘草(使)—调和药,缓和麻桂的峻烈之性. 7.要点: 1)麻桂相合,一发卫分之郁、二透营分之邪,共同散风寒,除身痛;麻杏相合,增强止咳平喘功效。 2)炙甘草作为佐使药,一能缓和麻桂峻烈之性,二能调和诸药. 8.用途:感冒.流感.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属于表寒实证者 桂枝汤及其加减:《伤寒论》 1.证:表寒虚证-恶风、有汗、脉浮缓 2.见:营卫不和、病后、产后体虚弱、忽冷忽热、自汗 3.法:解肌发表 调和营卫 4.方:桂枝9 g,白芍9g,生姜9g,大枣3枚 5.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6.方析: 桂枝(君)-解肌发表、温经通阳,主驱邪“调卫”散 白芍(臣):养血敛阴,以固内在营阴 ,“和营”收二药一散一收,即可调和营卫,又可散中有敛 生姜(佐):辛温,助桂枝散寒 大枣(佐):味甘,助白芍和营 合用调和营卫 炙甘草(使):调和诸药 7.要点:1)配伍严谨有层次:两个调和营卫的药对 2)服法讲究:服后用热粥充养中焦,外邪速去,避风助汗,腠理复固。 8.作用:为《伤寒论》群芳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有汗可止,无汗可发;在热的方面也有双向调节作用,又具有镇静,镇痛,抗炎镇咳作用,为免疫增强剂。稠粥温服可提高免疫功能。 1)小建中汤:倍白芍+饴糖(主药) 主治虚寒腹痛(溃疡,肠痉挛) 2)大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小建中汤+黄芪,治疗表虚自汗,益气固脱,诸不足 3)当归建中汤:小建中汤+当归 发散风热方(辛凉解表方) 银翘散及其加减:《温病条辨》 1.证:风热表证(卫分证)病机要点:外感温热毒邪卫表被郁,肺失清肃 2.见:热重寒轻、无汗头痛、口渴咽痛、咳嗽,脉浮数,舌尖红 3.法:辛凉透表 清热解毒 利喉止咳 4.方:金银花30g,连翘30g,桔梗18g, 淡竹叶12g,生甘草15g,荆芥穗12g, 淡豆豉18g,牛蒡子18g 5.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6.方析: 双花、连翘(君)-轻宣疏热,清热解毒力强 芥穗、薄荷、竹叶、淡豆豉(臣)-发散表邪,透邪外出,辛凉中配少量辛温之品(芥穗、豆豉),且温而不燥,既利于透表,又不悖辛凉之意,以利祛邪,防寒凉药抑遏。 芦根(佐)-生津止渴(温邪易伤津耗液) 牛蒡子、桔梗(佐)、生甘草(使)-利喉止咳、祛痰 可入汤剂,也可入丸散剂。 7.特点:1)药用辛散,芳香避秽,清热解毒,为辛凉平剂; 2)辛凉中配少量辛温之品,且温而不燥,既利于透邪,又不悖辛凉之意。 8.用途:为治疗温病初起的代表方剂。 现代医学常用于急性传染病(流感、麻疹、猩红热、乙脑)的治疗,及感染性疾病(急性扁

文档评论(0)

dajia1q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