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殖性内在于殖民地文学Lyo-colonizationisInherentinColonial
解殖性内在于殖民地文学
Lyo-colonization is Inherent in Colonial Literature
刘晓丽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上海)
一、解殖文学的提出
今天我们似乎不再对殖民地文学抱有道德乌托邦式的想象,不管对殖民地文
学知道多少,总会有人想象得出那时那地的文学充满着灰色地带,仅仅用合作和
抵抗这样的概念很难进行有效阐释。分析日本殖民地东北伪满洲国时期的文学时,
我提出反殖文学、抗日文学和解殖文学的殖民地文学概念的构想,试图为解读伪
满洲国时期文学作品开启新的解读和阐释空间。
反殖文学、抗日文学和解殖文学这组概念意指与伪满洲国相关的三种文学类
型,解殖文学在复杂性和阐述难度上处于核心地位。在伪满洲国,反殖文学以哈
尔滨文坛和“新京”的《大同报》“夜哨”副刊为核心的共产党作家和热血文艺
青年们,他们在伪国治下的报刊杂志上刊发揭露日本侵略东北殖民东北的文学作
品。这些作者意识明确地要反对殖民统治及其宣传的意识形态,因他们的作品要
刊载在殖民地的官准出版物上,隐微书写是其主要特征。抗日文学指直接抨击日
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揭露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大地的暴行、歌颂中国人民反抗日
本侵略为内容的文学作品,以著名的东北作家群文学和东北抗联文学为代表,直
抒胸臆是其主要特征。解殖文学,指居住在殖民地或者在殖民地成长起来的作家,
他们在殖民历史现场创作并发表在殖民地的多种多样的文学作品,隐去作者情绪
温度的零度写作、无评估义务的旁观是其常见特征,解殖文学与殖民统治共在,
其承接庞杂的文学传统和思想资源,或专注波澜不惊的日常琐碎生活,或书写历
史故事与传说,或描写自己的小小哀伤和微微的喜悦,或关注性别、青年、乡土、
生态等问题……这些作品所呈现的世界和情绪混杂而暧昧,既是殖民地精神生活
的掠影,又常常在不经意处与殖民统治意识形态宣传相左。这些文学作品如杂草
般生长在殖民地,卑微而有韧性,只要有适宜的环境便迅速生长,四处蔓延;这
些文学作品犹如腐蚀剂般慢慢地消解、溶解、拆解着殖民统治,因此称之为解殖
文学。有一点需要澄清的是,近年有些学者把后殖民理论中Decolonization 概念
翻译为“解殖” ,Decolonization 是殖民过程结束之后对殖民主义、殖民伤痕的
去除,笔者认为译成“去殖民化”更依其本意。本文的“解殖文学”,不是指
Decolonization,而是指殖民地在场的一种文学,这种文学具有消解、溶解、拆解
殖民文化、殖民统治的意味和作用,如果译成英文,可以是Lyo-colonial Literature 。
反殖文学、抗日文学和解殖文学这组概念在日本殖民地伪满洲国并不是并列
的三种文学类型,还有其各自的意识向度、时空维度和方法论意义。九一八事变
之后,伪满洲国成立之初,满洲傀儡国的经营管理模式尚未建立健全之时,觉醒
的东北在地知识人或由中国共产党引导、或由当时的国民政府暗中扶持、或自发
地抵抗日本入侵东北殖民东北,在这个时空中形成了反殖文学。而随着伪政府的
监管完备,反殖文学难以为继,一部分作家逃离日本殖民统治下的伪满洲国,在
关内继续从事文学创作,形成著名的东北作家群的抗日文学;一部分作家成为一
手拿枪一手拿笔的抗联战士,形成东北抗日文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抗联
文学。从意识向度上看,从事反殖文学、抗日文学的作家,他们具有明确主观意
识——反抗日本侵略东北、殖民东北,借助民族主义思想和左翼文学传统,由对
阶级压迫的批判过渡到民族存亡的斗争,或者把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结合起来。
从时空维度上来看,反殖文学仅仅存于伪满洲国之初的三、五年时间,随着萧军、
萧红、罗烽、白朗等流亡关内,《大同报》“夜哨”副刊和《国际协报》“文艺”
周刊被查封,反殖文学在伪满洲国逐渐消减;而东北作家群和抗联战士的创作,
他们的作品无需也没有可能刊载在伪满洲国治下的出版物上,抗日文学与伪满洲
国处于空间平行状态,可以直抒胸臆,把反满抗日的情怀表现得淋淋尽致。解殖
文学与反殖文学、抗日文学不同,其存在时空与殖民地伪满洲国重叠,是伪满洲
国文学的主体样态。更重要的是解殖文学的创作主体意识向度模糊而杂多,我们
很难从作家的主观意识去判断作品的情感倾向,也不能直接从他们公开发表的言
论来辨别他们的实际想法,他们在殖民地社会中所处的位置,也只是作为一
文档评论(0)